载入中……
载入中……

博 客 分 类
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模板设计:部落窝模板世界

载入中……


 
 
阅读那过去的生活
老木匠 发表于 2007-10-3 23:36:00
 

学校附近一条街上有一个专门卖打折书的书店,上个星期到那里转了转,看见几本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出的彩图欧洲史丛书《生活在遥远的年代》,是美国生活图书公司的书,山东画报翻译过来出版的。原来售价是56-48元,现在打3.5折,每本只要20元不到。不过已经不全,18册一套,只有12册。

站在那里翻一下,觉得图片质量不错,有不少值得翻拍下来,可供将来上课做幻灯,于是买了一些回来。

过节没有事情干,空闲下来一本本翻阅,才发觉它的文字也非常有意思。

全书是所谓的“生活史”,按时间顺序介绍某一时代的社会生活。每册分三到四章,每章就一个主题,分别介绍两三个人物的生平故事,带出历史的脉络。人物的选择很有意思,往往是一两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然后是一个那个时代完全默默无闻的平民的生活故事。这种对比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印象,那个社会的上层与下层人物构成的生活空间。

比如手头这本《理性时代·法兰西1660-1800》。第一章写的是路易14、15、16这三代君主,其中着重写的是路易15与蓬巴杜夫人的故事,然后插上一个改革家沙尔特雷(后来的奥尔良公爵),带出的是法国工商业的发展,以及第三等级中资产者势力的壮大、并得到沙尔特雷这样贵族支持的背景,很好的为大革命铺垫了舞台。第二章写一个巴黎沙龙的女主持人,顺理成章的带出了伏尔泰以及拉瓦锡的故事,点出了百科全书等启蒙学派的理性主义特征。第三章更绝,从路易16时期的巴黎警察总监执行职务的经历,给读者一个个社会矛盾激化的场景,并从警察总监为一起儿童失踪案导致的社会骚乱来表现出执政能力的无效。可是下一部分却是一个产科医院的创始人的故事,以及一位工匠的故事,并从工匠参加的大革命运动,来表现这一章“走向崩溃的法兰西”主题。

以人物为主线的历史书,恰似中国传统正史的“纪传体”。当然难以避免纪传体的弱点:不熟悉历史进程的读者往往会迷失了方向。作为补救的办法,这本书采用了不时插入图文并茂的阅读资料的办法,来向读者提供背景资料、历史进程。

与《史记》或中国的“纪实历史文学”不一样,这本书不杜撰对话、场景,人物故事来自于各类传记资料,每一句对话都有根据(作为非学术类书籍,并不注明出处,但书后有详细的参考书目)。比如那位参与大革命的工匠故事,就主要取材于他本人的《日志》。

这样的历史书除了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望外,还有历史的教化意义吗?我想是有的。作者并不直接正面论述某件事是对的抑或是错的、是进步的抑或是反动的,可是从他的描写中、以及事情后来的结果中,一个有点独立思考能力的读者应该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或者说是被诱导出)一个结论。

这样的书籍太难写了。它需要作者对于历史时代特征有全面而细致的把握,能够挑选出所需要的典型人物,还需要掌握大量的社会生活的细节。更需要一种通达的、流畅的、但又是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所需要的功夫绝不亚于、甚至是要超过写一本学术专著。

环顾中国的书界,这样的历史书实在是太少了。

 
 
  • 标签:阅读 生活 
  •  
    Re:阅读那过去的生活
    knight(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10-5 4:11:19
     
    knight(游客)看到您这个介绍好。找到相关资料了,等下贴读书论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阅读那过去的生活
    红(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10-9 14:47:23
     
    红(游客)中国的历史书都一本正经,缺少趣味,希望以后能有这类引人入胜的历史书。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阅读那过去的生活
    liangreynold(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10-10 23:07:28
     
    liangreynold(游客)[i]与《史记》或中国的“纪实历史文学”不一样,这本书不杜撰对话、场景,人物故事来自于各类传记资料,每一句对话都有根据(作为非学术类书籍,并不注明出处,但书后有详细的参考书目)。[/i]

    家里电脑终于修复了,只是输入法还没有安装,只能用该死的全拼打,真不习惯.

    近来在看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个人感觉比较喜欢,里面是把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写在一期里的,刘的观点和立场在文中显而易见.
    依照本人之愚见,<史记>之所以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想必是由于司马迁把自己的个人评价和感观认知加诸于历史,说了别人没有说过的,或者别人不敢说的,令后人看到了从不一样视角切入的历史,但他是否在树立自己强烈个人风格的同时失去了史官的职业道德呢?

    想到前阶段媒体报道的一个什么基层法院的法官,擅长调解,他的案子经调解后撤诉率达80%,所以得到了很多的荣誉,从和谐角度讲他是应景的,但是作为一个应该处于高端,就案件事实进行公正裁决的法官而言,我替他感到羞愧,因为随便哪个资深的居委阿姨都会干这事

    有时候历史就象一张画皮,涂涂改改,删删减减,写写划划,想想都可怕

    想套用一个笑话,"赶明儿哥几个凑五十块钱,也写个史书玩玩"

    说得有点过了,大家笑笑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