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载入中……

博 客 分 类
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模板设计:部落窝模板世界

载入中……


 
 
《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老木匠 发表于 2007-9-18 22:47:00
 

很小的时候看过《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这本书是妈妈送给姐姐的生日礼物,是直排繁体字的版本,应该是么洵译的青年出版社1952年版,是平装本。

我看的时候大概是在小学2、3年级。很激动的发现,原来卓娅的生日与我是同一天的,这是我当时仅知的与我同生日的名人。

这本书是卓娅与舒拉的妈妈写的回忆录,她妈妈是教师,叙事很朴实,写的都是非常琐碎的生活小事。当时阅读下来,印象最深的是,苏联的小学生太幸福了!每年都去夏令营!而我读的小学却是那么的没有意思,我都不知道什么是夏令营!

至于卓娅的牺牲,读完了隐隐约约的觉得有点不值得。卓娅也没有能够成功的杀死一个德国鬼子,只是在德国人的马厩里放了把火,烧死了德国马没有?没有说。也不懂德国人为什么要养马?尤其是那个德国团队明明是个步兵团,要有200匹马干什么?因为同时看的《古丽雅的道路》,也是讲一个莫斯科战役时期的女英雄的故事,她还在战场上杀过敌。舒拉的牺牲说是他压扁了多少德国鬼子的大炮后才牺牲的,那还有点意思。

80年代初,在图书馆翻阅历史画册,看见了一组卓娅牺牲时德国人拍的照片,惨不忍睹。原来《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里的照片只是那些兽性大发的德军士兵们拍摄照片的一部分。而且才知道卓娅曾被这些士兵轮奸,被绞死后她的尸体还在绞架上挂了一个月。

再过了好多年后才知道,原来卓娅的爸爸并不是生病死的,而是在镇反浪潮中被逮捕镇压掉的。亏她妈妈写了一大段的生病、医院抢救的情节!那么书里面有一个卓娅朗读背诵斯大林《悼列宁》的情节,很可能也是为了让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加上去的。

有一个被镇压的父亲,那样的家庭出身在当时应该是太糟糕了。不过卓娅和舒拉的妈妈,在那样的情景下能把孩子拉扯大,能够继续读书,现在想来,就是苏联义务教育制度的成功了。而且卓娅是在16岁那年入的团,如果放在我们这里,这样的出身能够入团就相当于登天了。

现在资料越来越多,据说卓娅执行的任务原来是斯大林第0428训令:

1941年11月17日

最高统帅大本营命令:

1.对在主要战线后方40到60公里纵深的德军占领区内的所有居民点要一律摧毁并焚烧,道路两侧的摧毁范围定为20到30公里。在既定半径内毁灭居民点的行动中须调用空军,须大面积使用重炮和迫击炮,同时要使用配备燃烧瓶的侦察、滑雪特遣队和游击武装。狩猎特遣队应主要穿上缴获来的德国陆军和党卫军的制服来实施这一毁灭计划,以此来激发对法西斯占领者的仇恨,并使得在法西斯后方征召游击队员更为容易。必须注意,要留下能够陈述“德军暴行”的活口。

2.为达此目的,每个团要组成由20—30人构成的多个狩猎特遣队,任务是爆炸和焚烧居民点。为实施这次毁灭居民点的行动,必须挑选勇敢的战士。对那些在德军战线后方身着敌方制服、毁灭居民点的人建议勋章。在民众中必须散布是德国人为报复游击队而烧毁了这些村庄和城镇。

这个命令现在找不到原件,很多人认为是德国人伪造的,不过前苏联很喜欢销毁档案,现在找不到就下结论说没有这个命令,也是武断的。有一些俄罗斯的报刊书籍也提到这个命令。据说已经发现这个文件,是2003年1月份解密,公布于俄罗斯的《劳动报》。最近翻译为中文的俄罗斯反思性质的书籍、文章已经很少,究竟如何不懂俄文的人就没有办法搞清楚了。

不过即使从《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里一些材料来看,卓娅被捕的时候没有穿任何军服、佩戴有任何标志。她执行的不是狙击德军,而是纵火任务。按照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在敌军后方从事敌对破坏、武装活动而没有军服或标志的,就算是间谍或是恐怖分子,不能享受战俘待遇,可以按照军事法庭判决死刑。这就是美国人拍《13太保》、《加里森敢死队》之类电影电视,都是从死囚犯里挑选敌后特种任务队员的缘故。《鹰从天降》里德军特种部队在美军军服里仍穿德军制服、一旦暴露身份立即脱掉美军制服开始作战,也是这个缘故。法国、南斯拉夫游击队都有袖标或帽徽,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士兵争取战俘待遇。

莫斯科战役是从绝望中开始的,德军粉碎了维亚兹马地区的苏军主力直逼到城下,完全出乎统帅部的意料,临时找来朱可夫挽回局面。拼死一博,无所不用其极,把少男少女送到前线去执行这种几乎是有去无回的任务,和德国法西斯灭亡前组建“狼人”组织有得一拼。而挑选的是卓娅这样“挣表现”的“可教育好的子女”,也是很有深意的。

卓娅事迹的宣传势头非常大。应该是为了鼓舞莫斯科防御、反击的军队士气吧!在很多古代文明里都有将美丽纯洁的少女献祭给神灵的习俗,将一个部族最珍贵的人献祭,表示对神灵的最高敬意,希望换取神灵的支持。长久的沉淀,使得少女往往成为象征最宝贵价值的代表,当进行你死我活拼死战争时,少女形象往往具有动员军队的巨大神力,比如圣女贞德。而当少女被残害致死,就最能激发起从军男人们的仇恨。战争的动员都是从仇恨开始的,所以斯大林不失时机的发布命令,不准接受332团德军官兵的投降,要一个不留。

《卓娅与舒拉的故事》50年代非常流行,1952年这个版本印过好多次,出过精装本,到1958年一共发行了206万册。据说在1980年的时候还重排过一次。以后就一直没有了版本。而到了苏联解体后,这本书又大力发行了:先后有了译林、海天、浙江文艺等等好几个重译本,以及上海少儿、北京、江苏少儿等几个改写、缩写本。

《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里说:

一个月以后,卓娅的遗骸运回莫斯科埋葬在诺伏捷维奇公墓了。在她的坟上竖立了纪念碑,在这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卓娅曾做为标语、做为座右铭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用自己的短短的生活和死证明了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生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来度过:当他回忆往事时,不致因为自己虚度年华而痛苦,悔恨……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解放而做的斗争了。”

而我们现在可以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里看到卓娅与舒拉的墓,他们的妈妈也葬在旁边。卓娅的扭曲着身体的雕塑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幽篁发表评论于2007-9-19 0:52:32
 
幽篁中国抗战和解放战争时很多孩子牺牲于本不应该参与的战争,比如刘胡兰;文革时多少人为了得到组织的信任做出超常的举动,甚至是超过做人底线的事,很相似的历史。

据说我党也有过些文件,指使群众去会场闹事或做别的事栽赃给国民党。这种更恐怖。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吹笛(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19 21:57:24
 
吹笛(游客)照片是被吊死的一段时间中吧。这一瞬间可能最美...或者说被处理得更美。

这书我小时也读过,老木匠回顾很有童年味道。只是后来回看书及其背后,个人认为有的判断稍稍苛刻,眼光趣味流于赶当下“颠覆成时尚”的味道。比如——

“过即使从《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里一些材料来看,卓娅被捕的时候没有穿任何军服、佩戴有任何标志。她执行的不是狙击德军,而是纵火任务。按照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在敌军后方从事敌对破坏、武装活动而没有军服或标志的,就算是间谍或是恐怖分子,不能享受战俘待遇,可以按照军事法庭判决死刑。”

好像原来在哪里也看到这个评论,可能是老木匠哪里的跟帖吧。只是商榷,谢谢。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这是我的想法。要没有经验的狂热青年去执行送死任务,你觉得很正常?即使是苏联后来也不再采用这样的极端措施,派到敌后的至少都要经过克格勃培训。
该颠覆的就要颠覆,难道你愿意将来你的孩子也这样去执行任务?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维基百科(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19 22:36:00
 
维基百科(游客)郭老师:
如果想知道更多的与你相同生日的名人,可以登录维基百科中文版:zh.wikipedia.org。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啊,谢谢,有人帮我找过,对我来说都没有闻名过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zhouyd(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0 8:55:48
 
zhouyd(游客)《卓娅与舒拉的故事》50年代非常流行,1952年这个版本印过好多次,出过精装本,到1958年一共发行了206万册……

我也有一本《卓娅与舒拉的故事》,是作文比赛得的奖品,那是59年的事。但不是直排的。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liangreynold(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0 9:53:07
 
liangreynold(游客)换个角度来谈谈吧,摘录一段:
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青少年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青少年在心理学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
所以说,对少年洗脑是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他还没有完善,你就趁机灌输,不管你的事业有多么高尚,总感觉不是很舒服。

放眼看:十字军东征的童子军,希特勒的青年团,日本的肉弹娘,我们的红小兵,非洲一手拿AK一手抱洋娃娃的小屁孩兵,一捞一大片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ann(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0 11:29:40
 
ann(游客)我是没有受过卓娅教育的新一代。只是依靠常识来探讨:

文中既然提到“莫斯科战役是从绝望中开始的”,既德军长驱直入侵占苏联,卓娅所在的城市。那么,一个少女抱着某种复仇的目的,烧毁德军的马厩,有什么问题呢?

所谓在敌军后方从事敌对破坏、武装活动而没有军服或标志的,就算是间谍或是恐怖分子,不能享受战俘待遇,可以按照军事法庭判决死刑的这一条,对卓娅来说根本不成立。因为,根据你的描述,那里也是苏联境内呀。

言下之义,如果当年日本人入侵了南京,南京市民没有穿军服烧毁日军的军营什么的,是不是也应该要上军事法庭呢?而天下所有的游击队也是不是都应该要上军事法庭呢?

还有,就算卓娅的行为是要被判死刑的,得不到战俘待遇,那么德国人轮奸她,把她吊死以后悬挂多日,难道就是合理的待遇吗?

如果战时,听到这样的事情,你的反应是首先判断是否是政府的愚弄而不是愤怒,这不是非常奇怪吗?真的是不理解。

难道人们在战争不应该憎恨那些残害他们家人,其中也年轻的少女的敌人吗?难道年轻的少女不是战争中最容易被伤害的吗?

在苏联发生的那场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卫国战争中,我觉得不应该考虑是否政府刻意去洗脑不经世事的青少年的问题,
我觉得要控诉指责的应该是战争本身,而不是战时政府的作为。

我认为颠覆什么也需要考虑合情合理性,不然,只会是另一种冷漠的表现而已。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如果是自发的反抗,那是她自己的选择。作为一个政府需要有底线原则,不派人去白白送死。
这是我的博客,是我的观点。你愿意维护这样的价值观是你的选择你的自由,你可以准备好将来让自己的子女去执行这样的任务,而我不愿意,更不愿意有人要代我来做选择,尤其是用命令口气要我这样或那样思维,见你的鬼去!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ann(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1 1:24:21
 
ann(游客)可是你的博客是被广泛传播的博客.如果如你所说是私人博客,你可以选择加密,把密码留给你自己朋友圈子里的人的.
你不能既享受传媒广为传播的荣誉,却又不承担认真说明的责任.

你在野地里撒完野,回头说这个是我家的自留地.谁认呢?

你博客的原文上并未提及卓垭到底是自己去烧德国马厩的,还是政府派她去做的,也没有提到她妈妈是被政府要求的,还是自愿的.所以,你所说的政府底线的问题根本就站不住脚.我还是要强调问一句,战时和和平时期的思维是一样的吗?你这不是为了颠覆而颠覆吗?

如果,你对我提出的问题能够解释的,可以解释呀,破口大骂算什么呀,难道我无意点出的你的冷漠是你自己也害怕的吗?希望你能同样用冷静克制,有理有节的表达回复给我.(如果这样的表达也算命令的话,我只好认为你有轻微的受害者心理)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我山半辈子被人教导如何思维,后来知道那只是为了教我的那些人的利益,所以有受害者心理。下半辈子不想再见到这些,尤其是感叹号。
这个工坊开头写清楚的,是自娱自乐的地方,不是野地。你要是硬要进来教育他人,那我只有见了就删除的办法。
见鬼是破口大骂?你帖子里一大通批判语言堪比文革哩。
自己不懂的事情先去看书,少来意志先行。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liangreynold(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1 10:03:23
 
liangreynold(游客)俄罗斯《人物》杂志有关节选:
卓娅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著名的女英雄,她被捕后,宁死不屈,最后英勇就义,年仅18岁。她的名字成为勇敢的象征,激励着一代代人。俄罗斯改革之后,英雄的光环渐渐逝去。这位女共青团员又受到了关注,有人说这是一个杜撰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理不正常的人。卓娅有不少的称号,但都是死后追认的。我们找到了“与卓娅并肩作战的人”,从第一手材料中了解到这位女共青团员的真相。

参加敢死队
卓娅所在部队的番号是9903,组建它的目的是在敌后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起初由清一色的经验丰富的侦察员组成。但在1941年秋天,敌人逼近莫斯科,是否有经验就不那么重要了。炸桥和埋地雷只需要有勇气,能够视死如归。于是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共青团员。他们不懂打仗,但他们会为保卫祖国赴汤蹈火。他们被称作敢死队员,在出发前组织上会坦率地提醒他们,只有百分之一生还的可能。
米洛拉多娃与卓娅都在9903部队。在同一个小组执行任务。她说:“我和卓娅是在共青团中央认识的,当时她和其他的志愿者一起来要求参军。一开始没有接收她,她说,‘我还来,肯定会收的’后来真的收下了她。”
9903部队的指挥员亲自挑选共青团员去当侦察员。米洛拉多娃回忆说“当时问我们,是否准备参战,如果需要,是否准备献身。举手的人就被录取了。”
“妈妈,我要上前线。”在战争年代,有成千上万的女儿对母亲这样说。17岁的米洛拉多娃也是这样对母亲说的。她与卓娅一起在训练班受训。训练班设在一个幼儿园里,每天早上6点起床,然后是早饭,7点半开始训练。卓娅与大家交往不多,总是独往独来。最先与这个不爱说话的姑娘交朋友的是维拉,她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当时是共青团小组长,关心每个战士的情绪波动是她的职责。所有人对卓娅的回忆都是支离破碎的、不完整的,看来当时没人想到,这个姑娘将来会是人民英雄。

执行任务
有人回忆说,“当时卓娅能够闭着眼睛拆装手枪。许多人当时都会打枪。我们通过了射击考试。”共青团员们还学习爆破,当时就用大木头来学如何炸桥。训练班平均为期7天。但是卓娅的那个班只学了4天就上前线了,因为军队需要战士。
1941年11月6日,战士们被派去完成第一个任务。米洛拉多娃回忆说:“我们接到了任务,4个姑娘,3个小伙子,还有指挥员。我们都叫指挥员为米沙大叔,我们觉得他很老,其实他只有34岁。我们的任务是在车站旁的大路上埋地雷。”小组没能完成这第一个任务,本应当与另一个小组汇合,但那个小组遇上了德国人,有8个人被吊死了。卓娅那个组的人全体返回了。“我们过河时,卓娅掉下河,感冒了,但她不愿意去医院。”
11月18日战士们接到新任务,一天前斯大林签署命令,要求消灭被敌人占领的—切居民点。卓娅所在的小组接到命令后,带上燃烧瓶就出发了。他们烧了一些房子,许多人牺牲了,有些人当时就被敌人枪杀了,另—些被捕。德国人当众处决了他们,在他们胸前挂上写有“纵火犯”字样的木牌子。共青团小组长维拉就在这次行动中牺牲了,她的事迹20年后才被人知晓,她是另—个卓娅。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liangreynold(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1 10:06:10
 
liangreynold(游客)被捕牺牲
卓娅所在的小组只有三个人活了下来,另外两人是瓦西里·克卢布科夫和鲍里斯·克拉伊诺夫。他们又来到一个村庄,那里有德军的一个指挥部,三个人分别行动。瓦西里·克卢布科夫最先被捕,他害怕了,甚至没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奇怪的是,在所有提到9903部队的历史书上都没有出现瓦西里·克卢布科夫的名字,好像这个人根本不存在。在枪口下他供出小组的任务,还透露说有两个同志在附近活动。于是德国人加强了警戒。当卓娅烧马厩时被捕了,那是11月27日7时,她遭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她自称是丹娘。米洛拉多娃说:“丹娘是卓娅崇拜的一个卫国战争时期的女英雄,卓娅非常敬佩她,经常说想像她一样坚强。当时牺牲的肯定是卓娅,这毫无疑问。1942年2月我与她母亲去了那个村子,开坟查看。为她洗澡时曾看见卓娅有个带毛的胎记,腿上有伤疤。我们看到的就是她。卓娅的指甲都被拔光了,这一点《真理报》上没有写。”
过了几个月,叛徒瓦西里·克卢布科夫回到了苏联部队。后来他遭到审判。1942年4月,苏联军事法庭判处克卢布科夫死刑。米洛拉多娃说:“我参加了对他的审讯,他说,他看到卓娅是如何被杀害的,然后他被派去德国间谍训练班受训。为他编造了一段故事后,就又把他派回苏联军队。他是个叛徒。”
他们三人中的另一个人鲍里斯·克拉伊诺夫从林子里看见卓娅被处死。他回到部队后说,他一个人无法救卓娅,反正他是这样说的。1943年他也牺牲了。
媒体上不时地有文章说,卓娅患有精神分裂症。9903部队的老战士们查找了精神病研究所的档案,根本找不到给卓娅作出这一诊断的医生的名字。

仅仅转载,出处在http://mil.news.sohu.com/20060811/n244744711.shtml,不做评论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我的“故事”里很明确的是批评当时的苏联当局,绝不是针对卓娅行为的本身评判。
将只培训半个月的少年弄出去执行烧毁房屋的破坏任务,显然是为了事后推卸责任——是一些头脑简单发热的青年做的,而不是政府行为。而且准备好这批人得不到战俘待遇,全被屠杀。
看不出这个意思、反而认为只要目的是正义的,就可以牺牲一切生命,还不许别人去怀疑这个目的是否是正义的,自以为这个正义性无可争辩。
哈,我已经看到新的红卫兵运动的苗头了。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liangreynold(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1 10:36:03
 
liangreynold(游客)回复有字数限制,不得已又添一条回复:

谈点自己关心的军事角度的问题,有报道说,舒拉参军后当坦克手,当红军打到德国国土时,舒拉已成为领导5辆坦克的组长。在一次战役中,作为指挥官的他由于需要不断探出头去观察敌情,不幸被敌人打死。和卓娅一样,他也获得“苏联英雄勋章”。
我觉得这是可信的,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坦克普遍没有车内通话系统和战车无线电系统,车辆观测系统也由于透镜质量问题导致观测扭曲,苏联坦克兵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车长用脚踩着驾驶员的肩膀,在听不清命令的情况下,左转弯就蹬左肩膀,右转弯蹬右边;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方法是头车车长探身出车外,用旗语指挥后车行动;解决第三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探出身子观察,后两种方法导致很多红军坦克兵的伤亡。
还有《大敌当前》中拍摄的一个士兵发枪没子弹,一个士兵发子弹没枪,靠捡前面尸体的枪弹才能战斗的场面,也是有历史根据的。
技术和战术的缺陷,靠大量有生力量去弥补,这也是苏联卫国战争真实的一面。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简单一句话,就是用炮灰。这个政府在几十年里聚敛民财,造了无数的号称世界第一的武器,打起仗来靠炮灰。即使打胜了,在历史上仍然应该受到评判,让后人警戒,公共资源要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制造废铁上。这是教训,而不是可以夸耀的。
这么简单的道理也搞不清?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liangreynold(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1 13:54:14
 
liangreynold(游客)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是和先生保持一致看法的,援引材料只是为了说明卓娅是作为政府组织的军事行动的参与者而导致被害的,而不是个人的行为。但卓娅就她这一层面的信仰和行为确实是值得尊重的和赞颂的。
苏联政府的那场卫国战争放在大环境里是反法西斯战争,但其开端是十分不光彩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约定双方瓜分波兰,初期大溃败,苏军战俘日后受到的流放和不公正对待,战斗失败动辄枪毙指挥官等等,都是缺乏人道主义的。
关于是否穿制服参战的问题,在战争中是有公约的,据我知道有过几次这样的战例,比如德国军队穿上波兰军队的制服袭扰德国边防哨所,然后找接口出兵波兰;德军在阿登战役穿上美军制服在美防线后方进行破坏,甚至改装豹式坦克使之看着像美军的坦克,闹到最后美军只能互相提问题,比如××橄榄球队的明星是谁来区分敌我,这些精通英语的德军渗透分子一经逮捕,是立即被枪毙的。而组织平民参战,德国、日本在战争末期都进行过,但都是有制式服装或者标识的。
我想,运用民众高尚的卫国激情,有组织地培训平民参加战斗,又要掩饰其准军事化的身份,这就是在这个问题上苏联政府被别人诟病的地方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ann(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1 23:54:41
 
ann(游客)关于博客是自留地还是野地,已经有许多人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了.我觉得我多说毫无意义.具体,你可以参考KESO的博客.

多谢liangreynold提供的背景信息,让我多角度了解卓娅的故事.我想重申的是:我也并不赞同目的正确手段可以不义.

但是,落实到卓娅作为英雄的具体事情来看,我觉得批评和指责当时的政府是毫无意义的.反倒是,政府作为公民的最大保护者,他们无法承担保护自己的人民,或者任由自己的人民卷入之中战争,由普通民众为政府的错误付出代价才是可怕的.

把问题纠结在当时政府如何进行宣传上.追问英雄卓娅的牺牲是否值得,本身后面的逻辑就与你上面宣扬的价值观背道而弛:如果卓娅真的杀死了好几个德国官兵,她的牺牲就值得了.政府对她的宣传就不是愚弄了吗?

然后,作为经历过红卫兵时代的人,认真诚恳地请教什么是红卫兵运动,年轻并且不轻易接受所谓长辈的观点意见,就是红卫兵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跟当初那些试图把故事灌输给你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红(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2 15:40:51
 
红(游客)这本书当时风靡一时,我小时候几乎可以背下来,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我认为卓娅的英雄主义是不容否认的。不在于她杀了多少敌人,而是她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liangreynold(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4 13:14:18
 
liangreynold(游客)昨天看见一个战例很有意思,可能与本文的话题有些无关,但可以看出战争时期德国军队的思路:

二战大西洋德国实施群狼战术,用潜艇打击过往的盟军货船,一艘德国U艇发现一艘英国大型民用火车渡船,于是为了节约宝贵的鱼雷,浮上水面准备用甲板炮轰沉该船。渡船的船长想到横竖是死,于是调转船头对U艇实施撞击,意图撞沉潜艇,潜艇仓皇下潜,渡船安然回港。
船东为了表彰船长保全了船只,将他的事迹进行宣传,英国还颁发给他英勇勋章。后来他继续在海上航行,不幸被德国击沉并俘虏,德军看见他的勋章,通过审讯证实他就是先前准备撞沉德国潜艇的那个船长,经过临时军事法庭快速审判,立即将他枪毙了。

理由是:民用渡轮没有军事标志,不能对对方军用目标实施打击,不然他就是刻意伪装自己的军事意图,属于间谍行为。这就是德国战时的逻辑。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我们支持郭老师(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9-29 14:03:44
 
我们支持郭老师(游客)郭老师说过:历史就是在所谓真相的箭靶上形成的箭垛(我组织了一下语言,大意就是这样子的)。这件事情中,卓娅去放火,被轮奸,杀害,悬尸。这些是基本的事实,只不过,每个人在这个箭靶上射了不同的箭而已。郭老师的是人权人道之箭,ann的是爱国主意之箭。ann说爱国主意值得学习,郭老师说政府应该更加人道的对待这些青年,尤其是少女。都没什么不对。ann没有权利认为郭老师的博客可以传播就不能在博客上说ann不赞同的话,不应该站在自己的立场认为别人的言论是不入流的不宜传播。不赞同的话自己开博客去写啊,没有必要认为这是野地,而且是不能随便撒野的野地,那你又为什么来撒野呢?问题在于,你怎么界定这个行为是不是撒野?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访客JNEp2T(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1-17 21:15:56
 
访客JNEp2T(游客)生命的意义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访客wbr1Ui(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3-25 13:12:29
 
访客wbr1Ui(游客)保卫国家,人人有责。战争期间,能有多少时间考虑公正,权利。G老师你书读过头了,小日本打到你家门口,我不信你跟他还能沟通,有理都不通。
以下为老木匠的回复:
好的,那时先将你去填炮口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访客128Kb5(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3-30 11:12:32
 
访客128Kb5(游客)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访客Hlc5GS(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3-31 20:39:14
 
访客Hlc5GS(游客)[c nemot]49[/emot]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访客JNEq2U(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4-1 12:33:56
 
访客JNEq2U(游客)老木匠,只要这台机器还在运转,就有无数的愤青在他的生产线上被制造出来,他们和你我年轻时一样被洗脑了,不过不要紧,总有清醒的一天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访客817Gx3(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4-1 19:09:02
 
访客817Gx3(游客)kcvlz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访客u85Ct2(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4-2 19:21:33
 
访客u85Ct2(游客)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访客0eu2Yl(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4-9 19:45:52
 
访客0eu2Yl(游客)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访客KOf6JV(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28 15:14:33
 
访客KOf6JV(游客)德军虽号称机械化,实际上105毫米、150毫米榴弹炮及大量辎重都需要马来拉,所以步兵团养200匹马并不奇怪。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访客KOf6JV(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28 15:16:40
 
访客KOf6JV(游客)德军步兵团需要马匹运输数十门榴弹炮及大量辎重。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访客pUKw50(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6-20 17:34:14
 
访客pUKw50(游客)《卓娅和苏拉的故事》是我小时候最爱读的书之一,这一辈子,读了至少不下十遍。让我感动的,不仅是卓娅为祖国的献身精神,更是她成长过程中那种热爱生活、认真踏实地对待自己每一生命历程的个性。她妈妈写得非常生动又不说教。她是一个爱学习的女学生,一个喜欢文学和历史的青年,一个体贴妈妈爱护弟弟的姐姐。她入团的描写,没有空洞的誓言,团区委书记对他说的是非常通俗却又发人深省刻的话。

比一比我们自己的英雄人物吧,哪一个不是充满意识形态。而卓娅传记,尽管有稍许意识形态,但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成长历史。

如刘文学,完全是被阶级仇恨教育出来的失去了同情心的孩子,如刘胡兰,除了革命活动,还有没有属于她自己的成长故事?而卓娅,爱国主义、为祖国献身,是放之四海皆能引起共鸣的伟大情操。

这就是俄罗斯文化中所驱之不去的人性关怀,哪怕写英雄,也是人性化的,不像我们似的个个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完人。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泪(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8-20 17:03:50
 
泪(游客)感人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泪(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8-20 17:03:51
 
泪(游客)感人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的故事
杨儿(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8-22 14:55:44
 
杨儿(游客)我们树起来的英雄是 “高 大 全”,是不能有个人感情和私欲的,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假大空。每当CCTV新闻里报这样英雄人物,我想很多观众与我一样不得不换频道,否则要呕吐了。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