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马家爵

雁过 发表于 2010-5-28 7:58:00


大快人心抑或悲悯宽容?

——由马家爵死刑判决后异口同声想到

 

6年前,20046月一个普通清晨,一朵善到恶之花无情陨落,一个云南贫困山村走出的天子骄子,最终告别这个让他爱恨交加的世界,于此之前,和他同样优秀他的四位同学,却在他无情铁锤下离开尘世,究竟什么魔鬼使这个原本善良的人失去理智,竟残忍决断剥夺他人性命,亦把自己送上不归之路?而我们媒体对这一案件来龙去脉炒作如何?且看当时相关报道:

据新华网316报道:马家爵落网云南大学学生如释重负,“大家很兴奋”。其中有位女生准备给母亲电话,称晚上在校园不再害怕。接着,据中新网618又电:“马加爵昨日被执行死刑消息令云南高校师生振奋”,云南高校师生昨日听闻马被执行死刑消息后,大都异常高兴,有的鼓掌,有的唱歌,还有人相约晚上喝酒不醉不归。大家认为,终于还受难者以公道。另据新华社消息,当网上首先公布这一消息,各高校学生就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将这一情况互相通报。很多同学聚集议论,马加爵落得今天下场罪有应得,大快人心。

枪声已经半年,各路媒体亦相继偃旗息鼓,那个叫马家爵的穷学生很快将淡化出国人记忆。然而马家爵的新闻效应,远远超过事件本身所带给社会的严肃思考,让我们与全面反思我们文化、信仰、道德以及教育的契机再次失之交臂,这般如出一辙的异口同声,这般让人惊诧的群情振奋,官方语言习惯思维定势下透出难以掩饰的愚昧冷漠,媒体浅薄短视下所作的推波助澜,那匪夷难思的寒意使仲夏天空恍然失去季节的真实,于是一个生命的消逝,伴随诸多指责甚至不乏司空见惯的幸灾乐祸依然不过以一场纷乱闹剧草草收场。

可马家爵哪去了?他就如此“大快人心”在这一异口同声中从这个世界彻底消失,从而不会演绎成我们整个社会明天的可怕梦魇?

不妨简单回顾一下马家爵短暂生活片段:

马加爵5岁时就知道帮干农活的父母做饭,与大多学生不同,他从不问家里要钱。
马家爵成绩优异,数学竞赛曾获全国第三名 ,“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
马加爵宿舍同学曾在马加爵被子上撒尿。 
冬天,马加爵宿舍同学曾给马加爵一二块钱,让他洗衣服。
马加爵没有鞋,在助学贷款没发的数天中无法上课。
马加爵家依靠给人熨衣服过活。其母亲丢了100元钱(熨200件衣服的钱),马加爵把100元丢在过道里让母亲捡到! 
马加爵5000元学费,是父母亲戚从家到学校借了一路借来的。 
马加爵拒绝投案,也拒绝4位律师免费做无罪辩护,原因是他只求一死。 
为读大学马加爵已经负债1万元,打零工补贴生活费。 
马加爵说监狱中穿上了一生中最好衣服——囚服。他的话让看押他的警察落泪。

 

马加爵事件前后,清华大学学生给狗熊喝硫酸,研究生谋杀自己女友,西安大学学生殴打日本教师和学生并引发多所大学游行,导致捣毁日本料理店的系列过激,从网上现实中诸多盲目愤青不假思索的过激行为与唯我价值观尽兴展示,到美国总统克林顿、布什访华期间北大清华演讲中,学生们充满火药味的提问咄咄逼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趋之如鹜把美国作为毕业留学首选目标。诚如马家爵死前坦承:他人生的最大失败在于没有理想信仰。涵盖弱势阶层经济贫困及冷漠无情的道德层面,触发人们对马家爵案的深层思考,而社会畸形发展中精神信仰的缺席却为世人忽略。与其指责马家爵缺乏信仰,无庸指责一个民族整体堕落缺乏信仰,但愿那不会成为导致我们走向万劫不复的开端。


国家刑法所强调的价值似乎应该在于: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不容侵犯!尊重每一个体,即是体现现代文明社会的高度和谐。个人不能侵犯他人的生命、国家亦然。法律下的国家杀人,却换来公众的阵阵喝彩,其后果不过是彰显强化暴力血腥,使国家机器沦入以怨抱怨的恶性怪圈。

二次大战后,德国开始全面反思国家暴力行为,小学自然教育把栽种西红柿黄瓜纳入教学内容;雨果名著《悲惨世界》所塑造的冉阿让形象,只有善良心地和执着信念的感召,没有任何说教的老主教,显示出宗教关于个体行为感召的基督救赎力量。西方宗教意识国家教育理念是否能给我们以启示,那种昭示贯穿整个社会的准则:尊重个体,敬畏生命,悲悯宽容才是人性中最温暖亦是坚韧难催的力量。

美国校园曾发生数起震惊世界的杀人案,美国民众在悼念许多无辜死者同时,没有忘记最后给肇事者亦送上鲜花和悼词;

中国非法入境劳工英国多佛尔海滩遇难,国内媒体反复强调严打偷渡,英国小学生们却自发为死难者送花,他们觉得手中中国制造的玩具也许就有死者生前所做。

韩国反对派领袖金大中在被沉石投海前意外获救,后来成为韩国总统,在领取2002年诺贝尔和平奖致辞中,以圣.弗兰西斯祷告这一历史上最著名、最长盛不衰的祷告辞,表达了深藏人类内心对生命的渴求以及罪恶灵魂的宽容。而美国城市“三藩市”(旧金山)正以这篇祷告作者 St. Francis命名。

噢!圣善的主啊!
求您使我......
不多求被人爱,而多爱别人;
因为通过给予,我们得到;
通过宽恕,我们被赦免;
通过死亡,我们得永生。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漫长牢狱27年生活中,不仅要承担采石场繁重劳动,还要忍受三个看守百般虐待,因为他是要犯。1991年,曼德拉出狱,在总统就职典礼时,他的一个举动震惊世界,他缓缓站立,恭敬向特意请来的三名看守致敬。后来他解释,他年轻时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而自诩为5000年文明史的民族如何审视我们的社会土壤,悲悯宽容这一人性的基本亮色,今天何以荡然无存?充斥在泛黄历史中漫天血腥让人窒息得喘不气来,“血债血还”、“杀人偿命”、“斩草除根”……在一路刀光剑影的杀戮中字字碟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走马灯般随风消逝,猜忌、欺诈、虚假、落井下石、永不宽恕仍是我们民族无法走出的宿命。审判马家爵,何尝不说是对一个缺乏关爱民族的集体审判;马家爵悲哀,何尝不是我们文化全面堕落、教育失败媒体浅薄的悲哀。

无数喋血的历史循环,成为我们民族难以走出的可怕梦魇,永不宽恕,难道竟是我们一如既往的宿命;还是印证出我们子孙后代“仍在狱中”的谶言?

纪伯伦曾说过,撒下一粒种子,大地会给你一朵花。大恶抑或大爱,不过人性中两极,种瓜得瓜种豆收豆,自古皆然。可那最终使优异种子蜕变颓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在今天道德失落信仰不再,个体尊严一次次被社会无情冷漠蹂躏一团,在教育愈来愈趋功近利至全面产业化,当权利豢养下的新生贵族占有愈多社会财富,社会不公的贫富两极矛盾日趋激烈,社会腐败贪婪使无数具有马家爵一样贫困家庭背景中的学生丧失自信和勇气,他们长期缺乏营养的羸弱身体与同样缺少关照的心灵。当弱势群体不得不依靠卖血支付天价学费的当下,我们的政府学校媒体乃至社会如何不再麻木冷漠,究竟能给学生什么思想导向和经济援手,指导每个孤独无助的个体如何面对社会层层不公,帮助他们走出经济困厄和心理危机?

我们在反思马家爵现象时,是否深刻意识到:整个社会价值观道德体系如何出现巨大真空,竟把人生信仰追求演绎成虚幻的海市蜃楼,中国苦苦经营的教育体制究竟存在怎样偏差?教育终极目标的舍本求末、荒诞错位,一昧追求分数,忽略人的道德构建,让人质疑中国现代教育惮尽心机究竟培养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心、承担义务、乐于奉献的社会劳动者,还是经济怪兽扭曲下变态心灵与委琐怪胎。信仰的缺席使人的所有追求纯粹沦入物质层面烟水繁华的虚空,让“他人即地狱”真实演绎成生活中无数灭顶之灾。

拿破仑.波拿巴先生曾讲过一段精彩的话:我承认比你们矮一个头,但是如果你们因此而嘲笑我,那么我将砍下你们的头,消除这个差别。这一价值道德观以我为核心,不断滋生出的愤懑与仇恨使濒于绝境中的人对这个世界充满巨大的报复感,他们漠视生命个体尊严,他们拒绝宽容,为区区小事不惜用最残忍的手段加以报复,他们最终把自己的唯一生命作为毁灭导火索,于这个充满不公的世界同归而尽,这种失却理智的复仇与中东频频发生的人体炸弹是否有人性疯狂扭曲的异曲同工?

 
当宽容成为社会每一个体的自觉,世上应该充满温馨的亮丽,那是人们抵御世俗苦难无边的唯一温暖。可在这方冰冷土地上度过短短二十载春秋的马家爵恐怕永远不会触摸到,他那颗孤寂魂灵来生来世恐怕还要在鬼魅黑暗中不停寻找……


 

想起一篇文章:

 

无以指责
  
  见到怀特一家时,我刚进大学。尽管,他们一家与我家完全不同,我还是很快有了回家的感觉。在学校里,简爱和我成了好朋友,一家人待我好象失散多年的表亲。


  在我的家里,如果出了什么差错,责备是必不可少的。
  “谁做的?”我妈妈总是冲着脏乱的厨房尖叫。
  猫跑出去了,或是洗碗机出了毛病,爸爸毫不例外地说:“都是你的错,凯瑟琳”。


  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妹妹,几个兄弟和我就把餐桌看成互相挤兑的地方。
  可是,谁做了错事,对怀特一家来说,并不记挂心上。他们会拣起悲伤的碎片,继续生活下去。


  在简爱死的那个夏天,这种美德的极致使我终生铭心刻骨。


  那年七月,怀特姐妹和我准备从佛罗里达的家开车去纽约,两个大点的姐姐,萨拉和简爱都是大学生了,最小的艾米,才刚满十六岁。满心自豪,刚拿到驾驶执照的艾米,急切盼望旅途上能大显一回身手,见人就拿出她的驾证显摆一番。


  上路初,萨拉和简爱轮流开着萨拉的那辆新车,不过,到了人少的地方,姐妹俩就让艾米来开。在南卡罗林那州一处地方,我们在高速公路边停下吃饭。饭后,艾米就坐到了驾驶座上了。在一处标有“停止”的十字路口,不知她是紧张,还是压根没有看见那块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标牌,爱米径直往前开,一辆大型卡车,没能及时刹住,就这样撞上了我们。


  简爱当即身亡。


  我伤的很轻。对我来说,当时,最困难莫过于打电话告诉怀特夫妇,路上出了交通事故以及简爱死亡的消息。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当然非常难过,但他们失去了孩子,该是比我悲伤多多了。


  怀特夫妇赶到医院,看到两个女儿住在同一间病房里,萨拉头上有几个伤口,爱米的也腿断了。他们紧紧地拥抱我们,悲喜交加,涕泗横流。接着,搽干了女儿们的眼泪,甚至看到爱米试着用拐杖走路时,还说了几个笑话。


  看着两个女儿,尤其看着爱米,他们只是一遍遍地唠叨着:“真高兴,你们还活着。”


  我震惊了。没有责备,没有谴责。


  后来,我问过怀特夫妇,为什么他们从不提起,爱米开车闯过停车标牌的事。
  怀特夫人说:“简爱走了,我们非常想她。我们再怎么说,怎么做,也无法让她活转过来。
  可爱米前面还有长长的一生,如果,她觉得,我们为她姐姐的死亡谴责她,她怎么能过上快乐幸福的一生?”
  怀特夫妇是对的。爱米从加利福利亚大学毕业后,几年前结婚了。她在一所智残学校当老师,也已是两个女儿的母亲了,老大,就叫简爱。
  
  上面是一份全国自考英语试卷,看完默然无语。我无意追究文章的出处,却分明在泾渭分明对比中感到惊竦,那种贯穿西方平民意识中敬畏上帝、尊重生命、心襟宽容的人性关怀,与马家爵案件中的“大快人心”具有本质差异,所谓“异口同声”不仅再次凸现国民群体无意识盲从,骨子里对生命的轻贱,对“以命抵命” 原始朴素的法律信条表现出鲁迅所痛斥的“看客”般迎合,而这些恰恰都是与现代文明相悖的东西。善为恶的土壤因子往往被忽略,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合力隐身其后,落到人性基点处的信仰道德无人问津,马家爵便无奈为所有丑陋的替罪羊。
  
  “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流血的心在我看来是永不宽恕,宽容的心则是人性中悲悯所容。世间万事,何必如此偏执,断然以此非得否定彼的存在?国家教育机器使人的行为意识趋于暴力野蛮,断然非得以报复来恶狠狠剥夺人的生存权,难道不是这一冷酷无序的社会缺乏爱的教育、缺乏宽容理解的兽性悲哀?
  
  不久前,成都公交车焚烧案,山西煤矿连续爆炸,安徽私企惊天爆炸,上海楼房坍塌,杭州飙车夺人性命,南京醉酒司机致5人死,多人伤,巢湖市政府腐败窝案,深圳高官低调行事,高调下台,再到最近频发的校园侵害案……
  
  当假作真来真亦假;
  
  当假演变为趋炎附势,沦为民众的习惯定势;
  
  当假弥漫为周围须臾不可少的空气,从楼房,桥梁、文凭,论文,到官员就职演说,到婴儿奶粉……
  
  当这个以5000年文明著称的民族,一觉醒来,发现举目到处皆山寨;
  
  当被后代的后代指责为造假一代……

 


  1991年11月1日下午3点半左右,美国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大楼309室,中国留学生卢刚枪杀他的同学,博士导师,导致5人死亡,一人受伤,最后自杀身亡。

 

2008年4月,以1991年中国留学生卢刚枪击事件为原型改编的《暗物质》在美国被雪藏一年多后终于上映,包括 《纽约时报》、《纽约客》等媒体都给予很好的评价。


而在这里,此起彼伏的社会恶性案件,没有教育反思,没有社会忏悔,没有任何形式的公民讨论,只有铺天盖地的欢呼与大快人心,不禁让人一次次看到贪官落马后,幸灾乐祸公众心理的无比阴暗。

 

缺乏社会健全法制与行为制约,缺少真正有力量的信仰与内省,贪官们只能前赴后继,马家爵们当然层出不穷,无数贪官势必造成无数马家爵,无数马家爵势必给社会带来无穷动荡,这是否才是这个社会的锥心可怕……

 

 
  • 标签:真相 
  • Re:六月马家爵

    吉霞(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5-28 9:19:17

    吉霞(游客)正伤心。

    以下为雁过的回复:
    欢迎吉霞!
    认识你家的张圆圆,张团团,还有沾包同志。
    还记得,敢用冰淇淋为那对母女上妆的哈哈造秀。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六月马家爵

    rvm8vc(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5-28 10:37:21

    rvm8vc(游客)写的真好,我已经转发给好我的几个高中学生了,他们一定也非常需要,需要看到这样有用的文章.谢谢你!

    以下为雁过的回复:
    谢谢R兄关注!
    这篇文章最早于2005年2月发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跟贴较多,文末略有改动。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57329.shtml
    当年,北京一家大报准备登载,还是因敏感因素,最终撤稿。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六月马家爵

    小方(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5-29 4:25:33

    小方(游客)我们没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只有“谁的胳膊腿最粗谁是老大”的混蛋逻辑,这是最可怕的。

    以下为雁过的回复:
    我们的价值体系为斗争哲学,胜者为王败者寇,怎么走也走不出惨烈撕杀窝里斗的怪圈。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六月马家爵

    wiiber(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17 22:35:19

    wiiber(游客)博主说的真好,但愿人间变佛国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六月马家爵

    wiiber(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17 22:45:19

    wiiber(游客)真希望我们民族什么时候能改变“斗争哲学”这个恶性循环,
    但以理性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那就不得不说句套话了:存在即合理。

    人善被人欺,让我们不得不作出以怨抱怨的选择,以怨抱怨有时候也是博弈论中最好选择的了。

     
    发表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