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本斯的人生
- 2010-12-2 23:41:00 BY 沈睿
-
鲁本斯一生有过很多女人,在这点上他跟托马斯很相像,也跟安得烈斯很相像,不同的是他出生在瑞士,托马斯在捷克,而安德烈斯在布达佩斯。他们三个,都出生在中欧,也都有中欧人的气质。一次我跟鲁本斯在一个中国餐馆里吃饭,那个中国老板娘问我,你的朋友是东欧人吧?我摇头。笑,是中欧人。老板娘不信,说,我猜他是波兰人。我不解地问:难道波兰人跟瑞士人长得那么不同吗?
鲁本斯不仅是艺术家,也是艺术鉴赏家。伟大的艺术家,当然都是伟大的艺术鉴赏家。因为要到世界各地举办艺术展览,鲁本斯有机会在世界各地旅行。我几年前在中国遇到他,正是夏天,他在建国门大街外的红房子画廊开画展,那天我也陪一个朋友去看画。我们在那里聊了起来。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相遇会有不期的结果。记得那天我还遇到从荷兰来的同性恋画商、该画廊的主持人。鲁本斯后来告诉我,荷兰的画商与一个著名的中国男艺术家住在一起。
鲁本斯的艺术家气质,让他有一种浪漫不羁的光环,吸引每个感受到这种光环的女人。他银发苍苍,但头发仍然浓密如织。我见面后问他是唐璜,还是卡萨诺瓦。他微笑着,露出整齐的白牙:“两者都不是,因为我爱每一个女人,我没有唐璜的傲慢,也没有卡萨诺瓦的记忆”。这句话的智慧和机智,让我印象很深。
他对常人所说的跟一个女人生活一辈子表示完全的不理解,认为那是自杀。我不同意。就是昆德拉本人也结了婚啊。昆德拉四十一岁结婚,已经结了四十年的婚了,也没听到有任何桃色新闻,我看他非常幸福啊。(我当然不知道他们的婚姻内幕,但是我知道昆德拉拒绝任何记者采访,拒绝任何人探视他的私生活,自己的生活与小说无关,无论他怎样写人生与性。当然,很多读者都把托马斯看成是昆德拉。)鲁本斯不以为然。他说:我们谁都不知道昆德拉怎么生活的,我们只知道托马斯,鲁本斯怎么生活的。我们也不知道斯蒂芬·维经兹怎样生活的,我们只知道他的太太离开了第一个丈夫,跟他结了婚。(鲁本斯是昆德拉的小说《不朽》中的一个人物。安德烈斯是斯蒂芬·维经兹小说中的人物。)
让我奇怪的是鲁本斯会结婚。他第一次结婚的时候,只有二十四岁。高中毕业的时候,他没被巴黎艺术学院录取,虽然他的绘画的技巧和成就,让他的同学朋友都高度称赞,但是他的艺术天才没有被专家承认。于是他在女人中消磨时间。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他在女人中非常成功。而他的被巴黎艺术学院录取的同学,他的无形之中的对手,大学期间就跟一个其貌不扬的女人结了婚。鲁本斯把自己跟那个受科班训练的画家比,他得出一个结论:画画儿好又怎么样呢?征服女人才是真正的艺术!才是人生的价值。如果不能在绘画中成为与荷兰的伟大画家鲁本斯相媲美的画家,那么他就在另一方面,也就是在“生活本身”中找到平衡,找到意义。
为什么女人是“生活本身”?鲁本斯来不及问自己的时候,已经结婚了。他怀着征服世界的女人的雄心跟一个美得让所有男人都回头的女人结了婚。他得意洋洋。为什么结婚?他自己也不能清楚地回答。他本来是要“征服生活本身”,也就是去征很多女人的,或者说要去征服生活的森林的,可是现在,他却在一棵树前停下来,要跟一个女人建立一对一的性关系。这种根本的矛盾,二十四岁的他,还没来得及细想。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矛盾处境,是在婚礼的前一周。他去了一个小城,向他的一个情人告别。这个情人跟他一样是瑞士人,虽然住在法国。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四年了。他们之间有无需言说的理解,这种理解基于对于他们身体的享受。可是当他嗫嚅着告诉她,他就要结婚了的时候,他的情人把门关上了,不让他再进门。他突然意识到:这就是婚姻的意义:他将被迫只与一个女人做爱。任何其他的做爱,都或多或少地非法。这对鲁本斯来说,无异于宣布人生的死刑:他本来要征服全世界一切可以征服的女人的。女人才是他的成功。绘画和艺术不是他成功的标准。可是因为婚姻,他将被迫放弃这个雄心。这可能吗?
这注定了他的婚姻的命运。鲁本斯的婚姻和动机,让我忍不住猜,不太成功的艺术家也许大都是情场得意的人,而成功的艺术家,因为要全力以赴工作,是不是没有很多精力与女人周旋?也许安分守己的人更多一些?鲁本斯不同意我的结论。他说,看看古往今来的伟大艺术家,大多都是不倦的情人。对女人的爱,是这些艺术家对美的追求的一部分。当一个男人觉得女人不再吸引他了的时候,他其实就死了,生活就完结了。鲁本斯不止一次地这样对我说。我摇头,我不同意。
我问:“生活是什么?”他抬头看我,细眯着眼睛:“我七十岁之前,以为生活就是女人。”“七十岁后呢?”他答:“生活成为一片模糊的记忆。”“那些女人呢?”“女人”?他眼睛注视着前方,好像人在退回过去一样。他在努力回忆那些女人。当他像浮出水面,最终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他叹气:“我竟然不记得她们了。无数的女人最终都成为一片模糊,而我记住的,仅仅是七张照片一样的时刻。记忆不能转化成电影,而只是照片。大部分的女人我都没有概念和记忆力,即使那最激动人心的女人,最终也只是成为一张不那么清晰的照片。”
对生活的记忆,最终只是一张张不连贯的照片。难道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不都是如此吗?闭上眼睛,想想你的生活吧!你记住了什么?
11/30/2010
(读者九月蓼兰,我希望自己能用一组书评,来解答你的问题。我尽力而为。在此致意。)
- 上一篇:假女人,真cliché:电影《性与这个城市2》
- 下一篇:鲁本斯迈进“爱的宫殿”
Re:鲁本斯的人生
- 2010-12-3 3:44:43 BY -H(游客)
- 昆德拉拒绝任何记者采访,拒绝任何人探视他的私生活,自己的生活与小说无关,无论他怎样写人生与性
钦佩能这样的文人。沈老师说得太好了!!!小说是用某种眼光来观察世界,这种眼光不一定是个人的,或“我”的, 和为人安全是两回事。
这个世界里人和人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
Re:鲁本斯的人生
- 2010-12-3 12:48:02 BY 茉茉(游客)
- 生活也可以是对一个人完整的记忆啊。无数不同人的片段只是片段,但一个人的片段就是人生吧。我觉得,呵呵以下为沈睿的回复:
你不可能“完整”地记住一个人,你只能记住某个画面,侧面...不是吗?
Re:鲁本斯的人生
- 2010-12-3 13:13:40 BY 雪飄(游客)
- 最近聯繫上了一個十幾年沒見的小學同學,看到他博客里的照片,簡直認不出了,變化太大。關掉他博客,我便忘記了那些照片,腦袋裡顯現的還是小學時他的樣子。然後再多想想,關於小學的記憶,真像一張張照片一樣,不過那些圖片都真美啊!^_^以下为沈睿的回复:
哈,我最近也有这样的一个经验。我的小学同学要我的照片,我给她送过去了。我猜她惊吓得不敢看了。
Re:鲁本斯的人生
- 2010-12-3 18:50:55 BY 九月蓼兰(游客)
- 是我们相遇的时空不对,鲁本斯走得太快,我没能跟上他的灵魂;不是他走得太快的错,也不是我走得太慢的错,但却依然不能释怀于,相遇不得时,何故要相遇?每天我都会在心里默念“inner peace”很多遍,虽深深体会灼伤的痛苦,却也欣喜地期待,不断成长的未来!
看到您的回复,真的很惊喜,我感受到了遥远的大洋彼岸暖暖的未曾谋面的友善关怀!再次谢谢您!以下为沈睿的回复:
"相遇不得时,何故要相遇?"--相遇没有时间和地点,这样的经验,丰富你对人生多面多彩(有的时候是黑色的)的理解。我很高兴你这样说:“虽深深体会灼伤的痛苦,却也欣喜地期待,不断成长的未来!”
Re:鲁本斯的人生
- 2010-12-3 19:27:51 BY 昔一(游客)
- 最近有一个法国学生,来自巴黎。身上的艺术气息浓厚,在酒吧里演奏黑管。我觉得他很英俊,说话的时候很柔软很小声,笑的时候像一只羊一样驯良。
我掉在这里的温柔里了。。
上完课,他骑着电动自行车,穿越北京的胡同和雍和宫,送我到地铁站。有时候很冷,吹得我直发抖,可还是很高兴。在风中眯起眼睛,情不自禁的喜上眉梢。
那次我对朋友说,情感,对于我,就是创造美的过程。
可我朋友说,你的开心太虚无了。
我说,情谊很美好啊,为什么会虚无呢。
比如把爱放进饭菜里,变成回旋的味道,放在衣服的搭配里,变成约会时的心境。。
这不是刻骨铭心的时代了。很多时候冲动的开始一场爱情,自以为可以刻骨铭心。究竟怎样,其实我也不知道。
以下为沈睿的回复:
Re:鲁本斯的人生
- 2010-12-4 12:11:39 BY 蓝色鱼(游客)
- 沈老师的文字,有一种让人安静的力量。
一夜无眠的焦躁,渐渐平息了。以下为沈睿的回复:
Re:鲁本斯的人生
- 2010-12-5 15:41:45 BY 寒吟居士(游客)
- 比如把爱放进饭菜里,变成回旋的味道,放在衣服的搭配里,变成约会时的心境。。
说的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