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书     斋


载入中……

 
 
冲突与共荣:我们将面临的环境问题
 笑书 发表于 2008-6-5 14:04:00
 

如果说,近一百年来,全球的两大主题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话,那么可以说,接下来全球将面临的两大主题必然是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

如果说,和平和发展问题是人类为了共处而产生的彼此间的内部问题的话,那么可以说,环境和能源问题将是人类为了未来生存而必须共同面对的外部问题。

在农业社会的时候,以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面对几乎可以称作“无穷无尽”的大自然恩赐的资源,人们尽情开采利用,却能一直相安无事。可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大工业化的今天,当人们终于有一天醒来,发现世界已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人们久已忘却了世界应有的模样,已经麻木到站在原是一片森林的土地上,却望着林立的烟囱兴高采烈,嘴里还喃喃自语“发展了,发展了”。

世界的发展是如此的迅猛,以至于我们很难马上接受一些的新的观点,理解一些新生的问题,尤其是当这些问题在过去的几千年来,根本就不是问题。

环境已经遭受了、而且正在继续遭受严重的破坏,这可以简单归纳为两大方面:

一、作为人类社会的输出,各式各样的排放物、废弃物。这些排放物和废弃物要么会直接污染和毒害环境,使各类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空间急剧恶化,比如空气混浊、水质污化等,导致疾病和死亡;要么会因一系列连锁反应破坏环境的平衡,比如土壤质量的恶化、臭氧层的破坏等,导致整个地球生物都面临生存危机。

二、作为人类社会的输入,过度掠夺现有的自然资源。被掠夺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水资源、动物和植物资源。人类目前的能源结构中主要是煤炭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这些都是经百万年才积累下来的,难以短期内再生。过度的能源掠夺除了透支掉我们子孙的权利之外,也产生大量的地质灾害,以及众多环境问题。动物和植物资源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某些珍惜物种的过度捕杀和开采导致物种的消亡,从而破坏了脆弱的生物链条,比如藏区对藏羚羊的捕杀,影响到一系列其他物种的生存;二是这些开采行为直接破坏环境,比如前些年藏区无节制地挖掘冬虫夏草,导致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大片美丽的绿色草原变成了黄色的荒原。

这一切的发生看似遥远,但追根溯源,还是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性有关。生活中,我们开车时排放的每一升废气,随手抛弃的每一包难以降解的垃圾,都在污染着这个地球;我们无意中浪费的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或每一份物资,都在无端消耗这个地球有限的能源。工作中,我们为图方便而做的一些设计,制定的一些标准,可能就在新生成大量污染环境的废水、废气、废物。我们在收获生活的便利和潇洒时,我们在收获经济上的巨大利益时,我们也在透支地球的未来,在剥夺后代子孙的生存权利。正是人们毫无节制的贪婪和纵欲,促使我们不得不加速掠夺有限的自然资源。

当严峻的事实已摆在面前,当这些问题已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我们面临这样的冲突:是继续把所谓的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继续保持自己早已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大家一起走向地球的衰亡?还是毅然做出改变,放弃自己的某些“权利”,为我们的未来留下多一些生存空间?

做出改变是艰难的,哪怕这些改变是那么的细微,比如一些有关节约的生活细节,比如适度放弃某些便利的生活方式。人在为自己争取“个人权利”时是积极的,但对于已到手的权利,要他有所削减,或者说让渡出一部分还给“公众权利”,就会马上变得消极了,尤其是自己的生活将受到影响时,反对的声音也慢慢出现,而在某些敏感环节上,甚至可能出现重大分歧和争议。可以预见,在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些发自个人内心的冲突,以及社会各利益群体间的冲突,必将越来越明显。

这种权利保护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尤其在立法环节和具体的执法事件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而关于环境的立法,又必将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与我们长久以来养成的许多生活习惯产生冲突,比如中国最近出台的“禁塑令”,以及今后还必将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法令。这些,也需要我们予以理解和积极配合。

环境问题已经借各种具体的事件,以文字、图片、视频、甚至切身的感受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神经,坚持个人权利而罔顾环境保护的声音已越来越难以从正面与之对抗,他们剩下的只有两个武器:一是根本否认环境问题的存在,比如美国极端保守派在“谈论节目”中说,那些所谓的大气臭氧层空洞之类的“恐怖故事”,都是自由派为了剥夺土地持有者的权利,故意编造出来的;二是个人行为改变产生的后果实在细微,无助于环境的改善。

对于前者无需辩驳,大量铁一般的事实和数据足以说明问题。对于后者,我们可以做如下思考:对于任何人,他有拥有两个无形的圈,一个是影响圈,一个是关注圈。影响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的范围,这一点因每个人的能力高低和专业特性而不同;关注圈是自己虽未必能直接实施影响、但日常关注且经常谈论的范围。我们虽不能直接改造世界,但至少可以在自己的“影响圈”内为环保尽一份力,积少才能成多,无“少”何以成“多”?由此为出发点,我们还可以将更多的关注投向环保问题,在日常的谈话中、在对某些事情的表态中,对家人和朋友们的想法实施影响,促使其他人在自己的“影响圈”内也做一些环保的事情。这样的涟漪效应必将不断交叉产生巨大的能量,形成一个大势,完全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环境改良。

具体来说,作为普通的个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关于行为细节的建议,已经有很多资料,在此不再赘述,我们来看一看悉尼奥运会给我们的启示。悉尼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悉尼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就响亮地提出“美丽悉尼,绿色奥运”的口号。悉尼奥运组织者对环境保护的承诺包含五大部分,即能量循环,水资源回收,减小和避免浪费,污染处理以及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保护。其中至少第三、四、五条对于我们个人都有参考意义。首先,减少和避免浪费自不待言,生活中可时时关注节约水、电、纸张、粮食、其它消耗品的行为细节。在污染处理方面,我们可做的就是不乱扔将污染环境的垃圾,而是慎重地分类处理,并尽量使用环保的产品,哪怕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和生活成本的提升。在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保护方面,当我们外出旅游时,也可以给自己更多的提醒。

比生活和行为习惯改变更进一步的,就是文化与意识的改变。

首先,在时尚追求等一些文化领域需要转变意识,比如如今澳大利亚的妇女不以挎名牌皮包为荣耀,而是以拎环保袋为时尚。整个社会在文化意识上的转变,将有效地约束和改变人们的行为,而在这个方面,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可以做出贡献的。

更深一步的,是对人类自身生存意识认知上的转变。我们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邻居”美国,就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一直以来,我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教育是从“人类保护自然是为了保护自己”这样功利的宣教入手的。那种宣教似乎使人觉得人类是超越自然的一种特殊力量,为了自己可以“征服自然”,也同样是为了自己才需要“保护自然”。但是,美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教育是从人与自然的亲和力着手的。他们不断强化的是“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样的概念。这样的教育已经持之以恒很长时间了,因此非常有效。这使得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根本就否认人类对于自然所具有的这种为所欲为的征服权利。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进行自我教育和痛苦的观念转变的同时,也需要以此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及身边其他一些自己可以影响到的孩子们。有些问题的根本改变,或者说有些社会整体意识的转变,或许需要整整的全新一代,不管是美国六十年代对民权意识的接受,还是中国八十年代对市场经济概念的接受,以及目前我们对环境保护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重要性的接受,都是如此。那么,我们在做好自己一些事情的同时,也为未来这种整体意识的变革提供良好的铺垫吧。

节能也好,减排也好,或是其他一些关乎环保的课题也好,行为上和意识上的转变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都将面临很多涉及自身的冲突。但是,人类的生存,地球的未来,都需要我们与大自然共生共荣。我们已经向大自然掠夺太多,我们已经对未来透支太多,利己的思维和诸多的不良习性已经让我们面临如此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已经开始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是在冲突中继续固执、毫不妥协?还是开始有所改变、寻求共荣?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选择,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有所选择。

 

 
 
 
Re:冲突与共荣:我们将面临的环境问题
 笑书发表评论于2008-6-5 14:06:35
 
笑书笑书注:此文为公司环保征文所做,因本人并非环保专业人士,故外行话可能较多。
 
 
发表评论:
载入中……
 
欢迎光临
 
博 客 分 类
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设计:部落窝模板世界

载入中……



feedsky
抓虾
pageflakes
Rojo
狗狗
google reader
bloglines
my yahoo
newsgator
netvibes
鲜果
哪吒
有道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