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振 雩 文 集
 
博 客 公 告
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载入中……



模板:幽篁

 
文化之旅 寻根之旅
杨振雩 发表于 2009-8-7 16:43:00
 

——义宁陈氏后裔庐山之旅文化交流活动纪实


图为陈寅恪大女儿陈流求接受媒体采访。(何立新 摄)

    今年62岁的欧阳国泰和妻子陈菊虞,是头天从修水桃里陈家大屋来的。他俩带来三块小石头,两块小的是陈家大屋门前小河里的,大的是陈宝箴父亲墓上的石子,他们将三块石头细心地埋在陈寅恪墓前的矮柏丛中,让地下的亲人感受到故土的亲情。 

    欧阳国泰是陈家上门女婿,妻子陈菊虞是义宁陈氏第9代。他说,能加入到陈氏家族是我一生的荣幸。 

    以上是发生在义宁陈氏后裔庐山之旅文化交流活动中动人的一幕。 

    义宁陈氏后裔庐山之旅 

    盛夏庐山,清凉世界,陈氏家族,老少咸聚,共叙亲情,倍感温馨。 

    55位陈氏后裔,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广州、上海、内蒙、武汉、南昌和修水等地。 

    来自各级各地媒体一二十家,纷纷聚焦这一著名家族。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凤凰卫视、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时代周报、南方电视台大家族摄制组、香港商报、江西日报和江西电视台等等。 

    8月1日至4日,义宁陈氏后裔庐山之旅,始终充满温情,每位家族成员感情得到了一次升华,同时,也成为清凉庐山中一抹喜人的暖色。 

    文化交流活动先后举行了欢迎仪式,观看了陈寅恪夫妇归葬庐山的样片,参观了植物园,拜祭陈寅恪夫妇和陈封怀墓地,召开了座谈会,接受记者采访。随后还参观了月照松林和松门别墅等地。 

    这之中,有许多动人的情景。比如,观看陈寅恪夫妇归葬庐山的片子时,陈寅恪的大女儿陈流求和三女儿陈美延都默默地哭了。在陈寅恪夫妇墓地,大家献上花篮三鞠躬后,她俩还执意要走上台阶,久久地跪倒在父亲墓前,好像同父母对话,诉说女儿不尽的思念之情。墓碑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几个红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那是陈寅恪一生奉行的准则。 

    陈流求说:“这是我第6次来庐山,虽我每次都住不长,但一次比一次更亲切,一次比一次有新的认识。而这次来,选一个暑假,是老师,是学生的都可以来,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来了,队伍庞大,目的是让后辈们知道,义宁陈氏的精神要代代相传,不能中断。” 

    陈宝箴曾孙女、著名诗人陈小从,八十多岁,是这次聚会中年龄最大的老人,她说:“6岁来庐山,一晃就80年过去了,变化真大,我在庐山居住十来年,对这里感情很深,这里也成了我的故乡。” 

    张馨元,今年10岁,可能是这次来庐山最小的晚辈,她戴着一副眼镜,跟着大人作揖跪拜,一副挺虔诚的样子。她是陈寅恪三女儿陈美延的外孙女,在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读书。她说:“我要向先辈学习,努力掌握本领,做一个有用的人。” 

    义宁陈氏与庐山有着不解之缘 

    义宁陈氏和庐山有着深厚而久远的历史渊源。就此,记者采访了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胡迎建。 

    早在1892-1894年,陈三立就三次来庐山,1929年又定居庐山松门别墅,度过了五年晚年时光。在此期间,他享受了儿女亲情,会见了许多朋友,走遍了庐山的山山水水,写下了100多首赞美庐山风光的诗歌。他的儿女陈隆恪、陈寅恪、陈方恪、陈登恪、陈新午、陈康梅也都曾在此居住。而陈登恪和夫人贺黔云还是在松门别墅相识并举行婚礼的。 

    陈三立在庐山的著名景点花径倡导修建“景白亭”,而且亲自撰写了《景白亭修建记》,这篇记文至今还保存在花径。 

    更重要的是,他在庐山倡导编修《庐山志》,以他的名望邀请了当时最著名的方志学家吴宗慈先生前来主持。《庐山志》可以说是天下名山志中作者的队伍最强大,阵容最豪华的一支。其中,植物篇的作者是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马肃先生,地质篇是李四光先生亲撰稿。 

    陈寅恪先生虽然生前只来过庐山一次,但是庐山却是他心中的故乡。1945年在成都,抗战结束不久,他对战后的国事、家事有着种种的期待。在心情十分复杂、感慨万千的时候,他写了《故乡》。诗中写道:“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这个“故乡”就是庐山。2003年,陈寅恪夫妇永眠于这座文化名山。 

    陈封怀先生,先后在庐山工作、生活了十几年,他把一生当中最精华的作品奉献给了庐山植物园,1993年去世后葬在庐山植物园。 

    陈家一门5杰中,有2杰长眠于庐山。 

    正像家族后人陈星照说的:“庐山,对我们义宁陈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我们对庐山始终怀着十分深厚的乡情。庐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义宁陈氏的足迹、亲情和思念,不论我们在哪里,都会魂牵梦绕着庐山。” 

    庐山不遗余力弘扬陈氏精神 

    义宁陈氏,在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发展史、文学史、艺术史和学术史的地位,著名学者吴宓这样评价:义宁陈氏在中科院和社科院的地位是何等光耀夺目! 

    陈宝箴,封疆大吏;陈三立(子),同光体诗派领袖;陈衡恪(孙),近代著名画家;陈寅恪(孙),一代史学大师;陈封怀(曾孙),被誉为中国植物园之父。 

    近年来,义宁陈氏在国内乃至国际影响逐渐增大。 

    各地为此做了不少工作。2007年在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建成“陈宝箴世家”。2003年修水修建了五杰广场,修水正计划重修陈家大屋,并在县城建立陈氏五杰纪念馆和国学院。 

    庐山为义宁陈氏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更是不遗余力。庐山学者汪国权说:“庐山是文化山,灵魂是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根基,庐山的灵魂用什么来支撑?古有慧远、陶渊明、陆修静,近有陈氏家族。陈三立和陈封怀为庐山文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陈寅恪夫妇魂归庐山,为庐山文化增添了亮点。” 

    陈寅恪三女儿陈美延说:“我三上庐山,2003年3月,我第一次来,为父母归葬选址,4月护送父亲骨灰,6月参加落成典礼。从3月选址到6月落成,仅用了3个月。而为使父母入土为安,我们的努力却跨越了34年。几十年与3个月之比悬殊太大了,感谢庐山,我们永记不忘。父母墓解决得相当圆满,维护得很好,我想植物园有多久,它就有多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父亲原想葬在杭州祖父陈三立墓边,由于种种原因而未果。月是故乡明,葬在庐山最好,这里有松门别墅,有陈封怀墓。” 

    庐山管理局已把陈寅恪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把墓所在的山更名为“景寅山”。电视剧《归去来兮》正在庐山紧张拍摄。该剧以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平为主线,讲述了义宁陈氏数代人与庐山的渊源。 

    此番寻根之旅,缘于郑翔书记2008年的成都之行,陈氏后人陈贻竹先生到住地看望他,他们谈起了要在近期策划举办一次陈家后裔的庐山聚会,经过一年的期待和准备,这次文化之旅、寻根之旅才终于成行。 

    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郑翔说,陈家的这次在庐山的聚会,是以陈家为代表的人文精神在庐山的回归和延续,是以陈家为代表的人文力量在庐山的聚集和沉淀。所以,这次不仅仅是陈家的家事,也是庐山的山事,更是我们国家文化界、思想界、学术界,一件有意义、有影响的大事。

  • 标签:寻根 
  • 发表评论:
    载入中……

    载入中……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