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
独角兽资讯 发表于 2008-2-23 12:31:00

——谨以此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

 张贤亮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乃至中国整部20世纪史上,其规模及深远的社会影响,我认为大大超过五四运动。那不是启蒙式的、由少数文化精英举着赛先生德先生大旗掀起的思潮,而是一种迸发式的,是普遍受到长期压抑后的普遍喷薄而出;不仅松动了思想上锁链,手脚上的镣铐也被打破,整个社会突然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张力。从高层和精英人士直到普通老百姓,中国人几乎人人有话说。更重要的是那不止于思想上的解放,一切都是从人的解放开始。没有人的解放,便没有思想的解放。所以,人们才将那个时期称之为第二次解放,并且我以为那才是真正的解放。

  一

  直到1978年底,我还在银川市附近的南梁农场劳动。职业是农业工人,而身份却很复杂,头上戴着好几顶帽子。为什幺说好几顶呢?头上戴着几顶帽子自己都不知道吗?难道我是傻瓜或脑袋麻木?当然不是。但那时我确实不清楚。现在我们就来算一算:一顶是右派分子帽子;一顶是反革命分子帽子,这两顶帽子是实的。实的意思是有正式文件收进个人档案的。可是什幺叫做正式文件,直到今天我仍不清楚。

  当我在电脑上输入这些字句,想表述明白,让现在50岁以下的读者能够理解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无能为力。这要比写小说困难得多。虽然小说有想象的、虚构的成分,但我的写作能力基本还可以胜任,这有我出版的多部小说为证。可是,如果限制我发挥想象力,不加一点虚构地描述那个荒谬的年代,真实地反映那一段历史,我必须绞尽脑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可是,我发现,这一来,我就陷入了要步步为营的迷魂阵。因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汉语就逐渐被搞乱了,汉语的词语逐渐失去原本的意义而被另一种崭新的意义替换了,更有大量的词语变得粗糙,变得模糊。其实,我们现在说的拨乱反正,有很大部分在于词语上的拨乱反正。其中很多我们已经反正过来了。正因如此,所以现在我用同样的词语来表达就会让今天的读者难以理解。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系统,虽然使用的是同一个词,可是其词义往往不亚于古文和现代语文之间的差别。孔子说了句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被置疑了上千年,就因为女在古文中常作你和你们解,而现代汉语只当女性和妇女讲,所以孔子在地下至今不得安身。因而,我觉得写这篇文章要比写小说吃力,在我企图说明一个问题的时候,我还要把这个问题所涉及到的词语也加以解释。同时,作为一篇个人记录,我也不想从已经披露的历史材料中搜寻依据,虽然这已经很方便,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即可,并能减少难度且更为可靠。可是那样一来,文章就成了资料的堆积,失去感觉和感受的色彩,而我正是要写一代甚至两代人的真实感受。现在披露的历史材料包括种种红头文件,在当时都是极其神秘的,只有极少数人掌握,绝大多数人只能受其摆布,即使陷入绝望的境地也莫名其妙,无处求告。所以,我以下的文字可能与历史资料有出入,但它虽非历史却是史实。这是让历史学家永远头疼的难题:历史往往与史实不同。

  譬如,就拿那时的正式文件来说吧。如果今天的中青年人用今天正式文件的形式去看,那绝对是非正式的,是个笑话。可是,我说中国人就曾经生活在那种非正式的笑话之中,而且长达近30年之久,今天的中青年读者又会把我的话当作笑话。难就难在这里。且让我用事实来说话吧。

  首先,是由谁来决定某某人是右派分子呢?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全国各地各单位揪出的右派当然非常之多,因为那时订有指标,上级规定是按本地本单位人数的5%来打(你看,这个打字又须有注释,但类似的词语太多,此处只好从略)。因为中国人特殊的政治积极性,打出来的右派会大大超过这个百分比,所以,最后总应该有个决定性的权威机构。这个决定某人是否右派的机构叫做五人小组。各地县、处级以上单位都有这样的五人。可是这五人具体姓什名谁,各地各单位的普通群众是不知道的。你说是主要负责人吧,可是转眼间这个主要负责人也成了右派,可见,还有更高层次的五人。总之,说你是右派你就是右派,别问出处,也问不清楚。这样一下子,全国就有55万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而当时全国可称之为知识分子的人数只有550万-600万。55万之说见于后来为右派平反的文件,实际远远超过这个数目;550万-600万之说见于1956年公开发布的统计数字。

  这里,我仍忍不住想说说这个打字。打一词,在反右运动中是政治积极性的褒义词,我没看过当时公布有某某人被划为右派分子一说,可是后来给右派分子平反时,又一律称为某某人被错划的说法,其实应称为错打才对。

  好了,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这是最可靠的。

  我发表长诗《大风歌》正值1957年7月,反右运动最激烈的时候,《人民日报》马上发表了一篇严厉的批判文章《斥大风歌》。《人民日报》今天仍有很高的权威,当时简直就是圣旨,于是我当仁不让地成了右派,受到处理右派分子的顶级惩罚:开除公职,押送劳动教养。

  正式文件是怎样的呢?当时压根儿没给我出示。到1979年我平反时,给我平反的有关单位从我的个人档案里只找到一张21年前押送我到劳改农场的小纸片,类似派送单这样的东西。我名字后面,填写的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坏分子,而不是右派分子。除此之外,再没有一份证明我是右派分子的法律根据,更没有说明为什幺要把我打成右派的原因,即具体的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行。这张纸我见了,只有巴掌大,纸质脆薄,比现在公共厕所里放的最差的厕纸还差。我认识这种纸,那叫雪莲纸,用稻草造的,因为它不经磨损,不耐存放,一般只写个便条,写信都不用它。而这劣质的雪莲纸却奇迹般地在我档案中静静地陪伴了我22年之久,拿出来还灿然如新。然而,麻烦也就来了,如果我是坏分子,我就不在专门针对右派分子而制订的中央文件的范围内,按1978年另一份中央文件精神,坏分子早就该甄别了。可是,22年来我明明是被当作右派分子对待的。怎幺办呢?

  幸好,这已经是1978年,开始实事求是了。原来我的大麻烦,即当年《人民日报》及地方报纸、文学刊物对我的批判,又成了我是右派分子的证明,从而让我有资格享受文件精神予以平反。不幸与幸的转换,需要我等待22年。后来,我碰到一位当年主持把我打成右派的前领导,问他当年为什幺把我定为坏分子而不是右派分子。他笑着说:你只发表了一首诗,没有其它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年纪又轻,我们研究了一下,尽量照顾你的政治前途,就订个坏分子算了,坏分子总离政治错误远一点吧。我理解他们的宽厚,地富反坏右这五类分子中,看起来只有坏没有政治性。他们哪知道后来地富反坏右分子统通在一个菜篮子里,最后一锅烩了。我也笑着告诉他:到了地狱,不分你是吊死鬼还是饿死鬼,都是一律同样对待的。他却说:那不是你的一笔财富幺?不然,你怎幺能有今天?于是,那个五人小组又仿佛成了我的恩人。这样看来,五人小组能网开一面,当然也能指鹿为马,把不应是右派的人打成右派。同样也说明了,当年报刊杂志上的白纸黑字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众口铄金的功能,都可以作为罪证置人于死地。当年,众口一词很快会转化为约定俗成,大家说你是什幺,你就成为什幺,何必有正式文件!

  你看,我受了22年苦,就因为这张薄薄的雪莲纸,这就是正式文件!

  我生于1936年,但直到今天我的户口本、身份证上填写的却是1938年出生。这也来自正式文件。

  1968年2月,我第二次劳改释放,手拿劳改农场给我开具的释放证到分配我去就业的农场报到。这个我去就业的农场也是1965年押送我去劳改的农场。这幺说似乎有些绕口,干脆点说,就是我从这里出去劳改一趟又回来了。农场政治处干部看看释放证,丢给我一张纸,那是照例要填的农场工人登记表。在出生年月日一栏,我如实地填上1936年。干部凌厉地打量我一眼,说:你明明生在1938年,为啥填1936年?我奇怪地问:哪来的1938年?干部指着释放证说,你看,你看!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的,你还耍頼!好象我非争取在1938年出生不可似的。我一看释放证,又是那倒霉的雪莲纸,劳改农场干部用沾水钢笔写1936的6时可能沾了一下钢笔水,6在纸面上洇成了更像8而不像6。我哪敢跟干部犟嘴,他说是8就是8吧。这个正式文件从此之后减了我两岁,不知是否能让我多活两年。

  费了这幺多笔墨才大致把当年所谓的正式文件交代明白。这个明白也是我自以为是的,尚不知今天的中青年读者能否明白。回忆往事,常常用隔世之感这句成语,我想,自古以来没有哪个时代中的人回忆起往事有如此的隔世。近30年中国的变化不仅仅是世代之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之隔。由此产生的老少之间的隔阂不止是代沟问题,根本上是阴阳两界的问题。所以,世界上没有其它国家在老少之间的交流上有我们中国人这样困难。

  二

  说了正式文件,我还要说说帽子。仍不用现在已经披露的历史资料,还是谈我自己的遭遇。我的右派帽子如上所述,另一顶反革命帽子怎幺来的呢?读者千万别以为我这个人特别坏,中国,在30多年前,某人被戴上一顶帽子后,一不小心很快就会被戴上另一顶帽子,绝非我一人时运不齐,亿万人都命途多舛。那时的帽子有如今天商场里的廉价商品,是买一送一的。应该说,我还是比较侥幸的一个。首先,我活下来了;其次,我还有在这里细数帽子的闲心,更重要的是:我毕竟有雪莲纸为证。更有数以万计人被当成各种分子受苦受难20多年,到1978年平反时,在他或她的个人档案中却找不到正式文件,连一张巴掌大的雪莲纸也没有,从而得不到甄别或平反。这就是众口一词、约定俗成的厉害。当初在众人口诛笔伐、千夫所指下稀里胡涂地成了分子,被抓了,被关了,被开除了,被下放了……弄得穷途潦倒、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好不容易熬到命运的转折期,却因为根本没有正式文件,最后只能稀里胡涂地不了了之。幸亏已是1978年以后,全国都不再讲人的出身成分、个人身份了,一致向前看吧,都加入到市场经济中倒腾沉浮去了。

  反革命分子帽子,是我第一次劳改释放到农垦农场就业后,碰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戴上的。当年,每掀起一次政治运动,都以公审大会开路,以显示无产阶级专政强大威力,先给人民群众来个当头棒,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不例外。公审哪些人呢?首当其冲的是有历史问题的人。欲抓现行,先抓历史,这是最方便的发动政治运动的方法,每次政治运动都如法炮制,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更变本加厉。一个人不能因同一罪行受到两次惩罚是人类社会基本的法学原则,而30多年前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反其道而行之的国家。一个人只要过去有点污点,就会不断被泼污水,弄得越来越脏。当然,还得在此类人身上抓点现行出来,没有一点现行,也不能很好地配合即将展开的政治运动。将有历史污点的人先抓出示众,就如先播下病毒,然后逐渐向外扩散,把健康人感染成病人,把普通人变成敌人。这是政治运动的步骤,是规律,所以建国以后不是敌人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试想,要在一个人身上找毛病哪有找不出来的道理?毛泽东就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1965年我被判为反革命分子的现行有哪些呢?一是知情不报,别人说了反动话我没汇报(这个毛病至今还没有改造好);二是破坏生产,把我在灌溉稻田时冲断一条田埂说成是有意破坏,而当时我一人管300多亩稻田,比革命群众管的多得多,却长势最好;第三,我就要说件很滑稽的事情:1965年以前,就有一批在北京天津不好好上学或是被开除、或是失业在家的中学生上山下乡来到宁夏农垦农场劳动。一天,在田里干活时,一个天津女知青看到一个农工跨过田埂就解开裤子尿尿,她在城市里哪见过这种场面,竟连惊带羞哭了起来。我在一旁说了一句:嗨!你走远些嘛。你看,你在那边尿尿,人家在这边哭哩。这句话经分析,就成了把知识青年的眼泪比作尿,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

  今天听来令人啼笑皆非,可是当时谁都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符合逻辑的推理,连我自己都觉得我错了,至少这句劝说别人的话有很大的语病。这就是当时中国的文化生态。今天看来既荒唐又可怕,我们可以批判它将芝麻大的事上纲上线,陷人以罪,然而它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是以阶级斗争为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历次政治运动,如土改斗争、思想改造运动、忠诚坦白运动、镇反运动、肃清反革命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批判胡适资产阶级思想运动、反胡风运动、反右运动、反坏人坏事运动、反右倾主义运动、四清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一系列运动中施行的阶级斗争教育,逐渐培养出人的线性思维:人们的一切言行都可最后归结到阶级斗争上去,都能够和阶级斗争挂钩,甚至从一个人拿铁锹的姿式也可以看出此人是否劳动人民出身,从而分清敌我友。千千万万中国人都曾在这种文化生态和思维方式中受害。受害者本人也抱着这种思维方式,所以受了害还觉得自己无理。

  当然,公审不止我一个,在任何场合、任何地点,每次公审都是成群结队地将一批五类分子和有历史污点的人拉上台。敌人越多才越能证明形势紧迫,政治运动确有必要。那天,农场就有30多人在台上一字儿排开。银川市法院来宣判,我判的还算轻:戴上反革命分子帽子,管制三年。其它人有的当场释放,以示宽严结合,有的判三年、五年、八年、十五年,立即被押送到监狱去了。法院的判决书,也就是正式文件呢?我没看见,至少是当时没给我看,叫我无法上诉。我只是从法院干部在台上朗朗地宣读中知道自己罪行的。1979年有关单位给我平反时,从我的个人档案中抽出来准备销毁,我才看到它的真面目,仍旧是薄薄的雪莲纸,但比巴掌大,如现在B5打印纸那样大小,油印的,长达好几页。办理平反的干部仔细看了后大吃一惊。他吃惊的是我的坦白书。原来,先前我听了反动言论不汇报被揭发出来,农场生产队书记责令我写份坦白交待材料,我竟写了份万言书,坦白交待了我的真实思想。判决书上摘录了坦白交待材料上的许多话。可是,让人意想不到我坦白交待的思想完全符合现实的发展,到1978年,形势竟朝着我当年的思路来了。这里我就不详细叙述那时我想了些什幺,但其中这段话可以说一说。当时,生产队书记特别要我交待为什幺我听了反革命言论既不汇报,也没有参加他们的反革命集团。我是这样交待的:我认为,在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大饥荒时,国内都没有出现暴力的反党活动,证明共产党的领导已经非常稳固,是不可能用暴力推翻的。我相信,共产党内一定会有健康的力量出来改变目前的政策,所以我没有受他们拉拢。

  我揣摩为什幺宣判那天没有当众宣读我这部分反动言论。其实这部分才是精华,宣读出来肯定会造成影响,台下的听众会中我的流毒而对未来有所期望。可是,我说什幺健康力量,无形中就指当时党的领导不是健康力量,竟然给我轻判,我不能不承认当年量刑准确。

  那位领导说你怎幺能有今天?,就因为我当年已经想到了会有今天。

  不过,这份坦白书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成了我升级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罪证。

  右派分子、反革命分子是实的,来由如上。至于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可算是虚的,是没有正式文件的。

  三

  好了,实实在在的帽子算清了。虚的呢?

  第一顶还不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应是最早的资产阶级出身。

  至今我还没有搞清楚出身和成分的详细区别。前面说了,我也不想到网上去查,我要写的是我真实的认识状态。一个吃了20多年出身成分之苦的人糊里胡涂活到今天,也弄不明白出身成分二者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可见当年活在怎样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环境里。我还算是个有点知识的人,千千万万受出身成分之累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更不明不白了。

  且就我的知识从头说起。

  在城市,从1949年户籍登记开始,从上小学、中学、大学到就业必须填写表格开始,你就有了一个身份。在家庭成分一栏里,有工人、城市贫民、资本家、小业主、自由职业者(如记者、律师、演员)、革命干部、旧职员等等,爸爸是教书匠怎幺填呢?那就填教师。我记得开始时还没有分阶级,多半以上辈人的职业为准。1949年解放时我刚上初中,填写的是资本家,其实是已经被抄家的官僚资产阶级,填资本家降了好几格。从此,资本家就决定了我以后的命运。在农村,老解放区是1948年,新解放区最迟从1950-1951年土改开始,所有农村人口都被定了成分-地主、富农、中农(中农又分上中农、中农、下中农),贫农、贫雇农、雇农等等;地主中还有一种恶霸地主和小土地出租。前者多半在土改斗争时就被枪毙掉了,后者则指农村的孤儿寡母或残疾人,自己不能种地而将土地出租给他人,这还体现了一点实事求是精神。

  绝不是到此为止,所有农村人口的第二代、第三代,一直继承上一代人的成分。地主的儿孙也是地主,富农的子弟仍是富农。虽然已经继承不到什幺物质财富,虚的帽子还是可以继承的。成分,已经溶化到血液中,随血缘关系往下传,往四周扩散。不说你的老爸是地主,只要你家有个亲戚是地主富农,你就是个不干不净的人。文革时期著名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这个血统论的宣言,实际上在解放初期就播下了种子。在农村的土地改革、城市的私营工商业改造这种生产关系的革命完成以后,财产关系已经转移以后,也即剥夺剥夺者(马克思语)完成以后,从政治经济学理论上说有产阶级已不复存在,但要继续高举阶级斗争的大旗,就必须保存阶级;要把阶级斗争大旗扛到底,阶级也就必须不断传承下去。由谁来继承呢?当然由他们已经失去土地财产的子孙后代继承最合适。至于到了文革时期,又发明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那已是后话,不提。

  这样,从城市到乡村,一直遍及穷乡僻壤、边远山区、荒原牧场,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到中期,全国就迅速地编织成一套身份识别系统。任何人都别想逸出这个系统自由自在地生活。因为每一个人頼以生存的粮、油、布匹、棉花直至火柴、香烟、肥皂等等生活必需品的购买票证,都根据这个系统发放。没有种种票证你便不能买到实物,便不能生存,除非你有跑到深山里去当白毛女的勇气。在城市和农村,所有票证的发放按人口分配,只有因工种的不同而付出的劳动量的不同,在数量上有所差别再没有其它差别。普通市民分得的票证不会比资本家多,贫雇农分得的票证也不会比地主富农多,这点还是公平的。

  但是,由身份识别系统所建立起的身份识别制度,却使身份成分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方面有着天壤之别。

  这里不说老一代人了,老一代人肯定已经被斗得灰头土脸,抬不起头了,有许多甚至被关、管、杀了。就说年轻一代,首先是上学,家庭成分高的学生就没有领取助学金的资格,尽管你家已经比贫民还贫,成绩好也不会表扬到你头上,你根本没有当班干部的份;考取了大学,成分高的子弟就很难通过政审这一关,家庭成分是政治审查的首要环节,何况名牌大学及热门专业公开宣示只招收家庭成分好的学生,教育为劳动人民服务嘛。毕了业就业,成分高的学生别想分配到好工作。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个口号就是成分高的毕业生的前景。这个成分高也需要诠释一下:其实应该叫做成分坏。但不知怎幺,在新社会,旧社会的金字塔虽然颠倒过来了,大家仍然以在旧社会所处于的层次来区分人的阶层。这不见于任何文件,只是老百姓的说法,由此可见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宽厚,人们的口语不像正式文件,还不好意思把坏字加于某个群体头上。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重要的部分,如果成分高,你在哪个单位都别想混迹于主流社会。主流社会用的是今天的词。那时,每个单位、每个社区都有成分好的人的圈子-革命的主力组成主流。党团员是核心圈,是主流,其次是团结在党团员周围的积极分子-革命的依靠力量,然后是普通群众。你别以为你是普通群众,普通群众也分好几层,成分好但吊儿郎当不好好干活的落后群众也比你强,你会比落后群众更落后,总是再教育、被监督的对象。生活是一天一天过的,一天24小时。试想,你并不比别人差,某些方面还可说比别人强,但你每天、每小时都受着与别人不同的待遇:别人开会你不能参加,别人听传达某个会议、某份文件的精神你必须回避,别人可以借出差的机会去旅游,你却永远固定在那把并不牢靠的椅子上:别人晋升你无望,别人不愿干的活叫你干,你干出成绩是别人的,可是机关单位或公社大队出了事故首先怪罪到你头上……请问,你会是什幺感受,且不说你没有资格入党入团,不能争取进步了。不论在城市或农村,最让第二代、第三代分子沮丧的是谈婚论嫁。很多第二代、第三代男性分子凭着自我奋斗挣得些积蓄,身材长相也不错,到结婚年龄却找不到对象。女方什幺都满意,一听成分高就打退堂鼓;成分高,让所有适婚青年男女的对方都望而却步。新社会有新形式的门当户对,成分好与成分高的人家通婚就算门不当户不对,对成分好的人家来说是一门不光彩的亲事,降低了社会身份。你可以说,那就让成分高的跟成分高的婚配好了。而在当时情况下,哪个成分高的不想找个成分好的来把家庭成分中和一下,以稍稍改善下一代的政治条件?和现在一样,贫穷貌美的女方比较容易找到富有的男方,成分高而美丽的女子当时确实比较容易找到成分好的男人。可是,那是男方的恩赐,女方到男方家多半成了受气包,或是成分好的男方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生理缺陷(不然也不会放下身段娶你),像俗话说的:一栂驶ú逶谂7嗌希门奖Ш拗丈N抑篮芏嗾庋氖虑椋蹦甑某煞郑锰煜露嗌儆星槿宋闯删焓簟?

  以上说的还是正常状态。在非正常状态,最严重的是1959年-1961年全国大饥荒时期,城乡的五类分子及其家属都不能开具证明去外面自谋生路。城市还稍好一些,因为不论怎样还发放点口粮票证,五类分子及其家属也和普通市民一样低标准,瓜菜代,与民同罪。而在农村,自谋生路就是外出乞讨要饭和到边疆打工。乞讨是要乞讨证明的,当然不会公开写上乞讨证三字,但注明了乞讨者是某省某公社某生产队的人,等于通行证,俗称路条。没有路条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能把你抓起来。农村的五类分子及其家属没有路条就等于死路一条,果然死者无数。另一个非常状态是政治运动,遇到运动,歧视就更为明显。五类分子及其家属无不在革命群众严密监视之下。周围的冷眼、白眼令人毛骨悚然,这些人像整天在冰窟窿里呆着,大热天也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前面说了,运动首先就要拿这类人开刀,如果你的老爹老妈不幸还活着,你亲眼看见老爹老妈被拉到台上被批斗,被人推来搡去,被人侮辱凌虐,你还要跟着喊口号打倒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喊就有当场把你也拉上台的危险。你又会是什幺感受?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已不足以形容。政治运动每隔两三年必来一次,如此频繁的折磨请问你如何承受。

  于是,这就出台了对第二代、第三代分子给出路的政策。运动一来,当地党团组织或是单位负责人就会找你谈话,要你和家庭划清界线,要反戈一击,揭发你爹你妈的反动言行,要在运动中表现积极,以证明你的世界观确实改造好了。这对第二代、第三代分子是极大的诱惑,请问,哪个分子的后代不想摆脱上面描述的困境?这样,中国大地上就批量生产出无数逆子,弄得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孝治天下的传统荡然无存。虽然看起来这类不孝多半发生在分子家庭,但其社会影响却极为深远。人可以视父母为狗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然而然会无形中深入普及到一般革命群众身上。在革命群众这一方,对领袖的个人崇拜攫取了全中国人的亲情: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全中国革命群众只对毛主席一个人亲,其它人都不能算作亲人;看似吸引人的空洞理想摧毁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为了理想,为了进步,为了革命,实际上是畏惧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在身份识别系统中降格,在革命群众中也同样普遍地大量出现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阋墙、朋友背叛、同事间相互打小报告种种史无前例的恶劣现象。亲情、爱情、友情、人情、师生情、同胞情等等人类长期以来一直珍惜的内心情感,不论在分子一方或革命群众一方,都被分化瓦解,人与人之间再没有真诚可言。

  你以为表现积极,把父母的隐私通统挖出来示众、彻底与父母划清界线真会改变自己的成分,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对不起,运动过后你仍然是你。在身份识别系统中你是不可更改的,家庭成分是由血缘决定的。尽管你的思想已经换掉了,改造好了,遗憾的是谁也不能彻底换血。即使你费尽心思,舍得一身剐侥幸入了党团,在党团中还是有成分好的党团员与成分不好的党团员的差别,这点,到文化大革命彻底暴露无余。文革中抓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也是先从历史上被捕过和家庭成分不好的领导干部下手,说来说去还是历史问题与家庭问题。家庭成分不好的领导干部这时被戴上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孝子贤孙的帽子,总而言之,孝和贤在过去绝对是贬义词。于是,中华传统道德的最基本准则轰然倒塌。

  身份识别制度是30多年前维系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支柱。没有身份识别制度,无产阶级专政就架空了。对谁专政?资产阶级分子地主分子一个个老去死去,越来越少以至于无,最后无产阶级就会打遍天下无敌手,茫然四顾,仗剑空叹。要一直保持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不断制造专政对象。而且,身份识别制度运行一段时期后,还发现它有另一种妙用,那就是能形成一种社会心理,在国民经济极其困难,物质供应极为匮乏时仍能够保持社会稳定,不仅可以安抚多数人的人心,而且让他们越穷越革命。在社会的不满意度达到最高值的时候,身份识别制度既能使一部分不满意的人三缄其口,既不敢怒更不敢言,又能使一部分人觉得他们至少还高人一等而减缓他们的不满意度。

  所以,物质供应越紧张政治运动越频繁。各式各样的批斗会是革命群众的集体狂欢。人们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极端贫乏中需要这样的狂欢来调节,让革命群众觉得生活还很幸福。

  挑动群众斗群众,不止是文革中出现的事,那是维系无产阶级专政的一贯伎俩。

  身份识别制度先天性地把全国老百姓分为三六九等,犹如印度的种姓制度,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后来甘地把他们称为上帝的孩子),另方面,当然就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贵族。这里的贵族就是身份识别系统中的工人、贫农、下中农、革命干部等等(革命干部在文革中曾一度衰落,那是后话)。他们被册封为根正苗红的革命群众根正苗红的贵族及其子弟在接受教育、分配工作、培训机会、加入党团、提级晋升、婚姻选择、生活待遇、参加各种会议、参与各种社会生活等等方面享有特权;乃至犯了错误也只当人民内部矛盾,不像成分高的人一有小错马上上纲上线,按敌我矛盾处理。你别以为能参加各种会议、参与各种社会生活没什幺了不起,放在现在,可能你还情愿独自去泡吧上网,不愿去参加集体活动哩。但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极为贫乏的时候,有的人能参加集体活动,有的人不能参加集体活动,就会使能参加的人产生极大的优越感。何况,被斗的贱民在台上,你在台下可以尽情放纵,恣意辱骂,像现在你在迪厅里一样,你越疯狂越被人赞赏,如果来点K粉更好。好!K粉不久就来了!那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套理论终于在文革中使全民疯狂。

  身份识别制度另一个特点是封闭性,各个层次之间绝对不能流动,婆罗门永远是婆罗门,刹帝利永远是刹帝利,首陀罗永远是首陀罗,不可接触的贱民永远是不可接触的贱民。身份和姓氏一样传宗接代。所以我才在上面说成分高的后代怎幺都改造不好,怎幺都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你无论如何费尽心机都挤不进另一个等级中去。当我在劳改农场捧读《资本论》,读到这样一段话时,我不禁激动万分,在叹服马克思观察分析问题精确之余,还使我认识到这套身份识别制度决不能长久运行下去,是一套看起来设计严密其实非常愚蠢的制度。请看,马克思这样说:……一个没有财产但精明强干、稳重可靠、经营有方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指贷款,因其篇目为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收入。生息资本(续)-引者注)也能成为资本家(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每一个人的商业价值总会得到相当正确的评价-原著括号),这是经济辩护士们赞叹不已的事情,这种情况虽然不断把一系列不受某些现有资本家欢迎的新的幸运骑士召唤到战场上来,但巩固了资本主义本身的统治,扩大了它的基础,使它能够从社会下层不断得到新的力量来补充自己。这和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情况一样,当时天主教会不分阶层、不分出身、不分财产,在人民中间挑选优秀人物来建立其教阶制度,以此作为巩固教会统治阶级和压迫俗人的一个主要手段。一个统治阶级越能把被统治阶级中的最杰出的人物吸收进来,它的统治就越巩固,越险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卷1974年版679页)而我们的身份识别制度却严格拒绝从社会下层不断得到新的力量,决不把被统治阶级中的最杰出的人物吸收进来,相反,还把统治阶级内部的杰出人物打压下去。这种无产阶级专政能巩固和长久吗?

  我之所以在这里特别引用马克思这段话,是因为今天它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说我们社会最大的问题是贫富分化,贫富悬殊,其实根本问题不在这里。根本问题是贫富之间能否流动,阶层之间能否流动。如果穷人永远是穷人,富人永远是富人;草根不能长成树木,穷人没有机会、没有可能成为富人,又没有平等的自由竞争机制在富人阶层中将无德无能又无运的人分化衰落成穷人,那才是大问题。

  任何社会都分有阶层,良好的社会制度是能保证阶层之间开放性的制度,是每一个人的商业价值总会得到相当正确的评价的制度,是能不分阶层、不分出身、不分财产,在人民中间挑选优秀人物进入领导集团的制度。

  四

  我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在身份识别制度中当然处于最低层,不但成分高,并且非常之高。还在上中学时候,学生宿舍常丢东西,老师找不到小偷,但又必须找一个出来,因为正值暑期,高三班面临毕业,在毕业典礼之前需要有一个反面教材来进行反面教育。找来找去,只能找我顶罪:一、因为我是班上最穷的学生,又没有资格领助学金,穷就有偷东西的可能;二、我也确实不好,经常旷课跑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看小说,数理化英语几门课程全不及格;三、丢的只是墨水、邮票、信封、信纸、袜子之类的东西,不够向公安局报案的条件,这种顺手牵羊的事神探李昌钰也查不出,只能靠学校自行破案。而按惯例,任何单位破案的方法都是在出身成分不好的人中间排查。刚好,我这个穷学生居然是班上唯一的资产阶级分子,又是关、管、斗、杀分子子女,我当小偷的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于是,临毕业前我就作为反动学生兼偷窃分子被开除。还在青少年时代我就受了黥刑,脸上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给以后戴一系列帽子奠定了基础。(现在,日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仍说我曾是个不良少年,在文学史上留下不良记录。)

  这样,除了资产阶级分子、关、管、斗、杀分子子女,又添了反动学生、偷窃分子两顶帽子。

  接下去是右派分子、反革命分子,已如上述。至于戴上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帽子,那已到1968年我第二次劳改释放又回到农垦农场的文革时期了。文革中,刘邓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被揭发出来,主张三自一包、三和一少全是罪该万死的罪行。造反派翻阅我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被判刑的正式文件,即法院的判决书,发现我坦白交待材料竟与刘邓的主张不谋而合。既然刘邓的罪行都公开了,我的坦白交待材料公开了也无妨,于是我理所当然地成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关进群众专政队,简称群专队,即现在说的牛棚。同时,再获得一顶阶级异已分子的帽子。对了,我忘了,我还有一顶劳改劳教释放犯的帽子。本来,劳改了,劳教了,服完刑被释放了,就应该恢复公民权利。不!即使释放了你还是犯!

  我应该再次表示感谢我们中国老百姓的宽厚,农场的革命群众从来没有把我当作犯。人们原来叫我老右,这个老右带有亲昵的意味,文革中我又被叫做老修,老修仍有亲昵的意味。至今宁夏南梁农场70岁左右的老员工还记得我这两个绰号。

  数一数虚虚实实我有多少顶帽子了:舆论上的右派分子,正式文件上的坏分子、反革命分子、管制分子;个人档案中的资产阶级分子、关、管、斗、杀分子子女、反动学生、偷窃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阶级异已分子、劳改劳教释放犯……除了和土地有关的帽子几乎品种齐全,我应有尽有了。

  实事求是说,我戴的帽子还不算多,正式文件上不过两顶加个管制分子而已。到1978年全国范围大平反时,我才知道很多人比我戴的帽子更多。

  我认识一位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因为长期在领导岗位,所以精通身份识别制度。他介绍,没有我说的什幺有正式文件与无正式文件之分,实际上是明、暗之分。明的是我所谓有正式文件的,暗的是内部掌握的,放在个人档案里。除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是明的,内部掌握的如反动军官、伪保甲长、三青团员、国民党员、起义人员、旧官吏、反动学术权威等等多达十几类,这类人都是内部控制使用的,没有政治运动便罢,运动一来,首先过滤他们个人档案里的材料,然后采取不同措施,或揪出来示众,或降级使用,或调动岗位,加以隔离。文革时,又添了共产党内的叛徒、特务、走资派三类明的,加上原来五类明的共有八类。文革后期,知识分子地位大幅降低,社会普遍舆论认为知识分子也应算一种特殊分子,于是把知识分子当作第九类。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由此而来。这位老干部自己就有叛徒、特务、三青团员、反动军官、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分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反党集团分子等等虚虚实实十几顶帽子,走资派那一顶虽然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解放干部时随大流摘掉了,但还有若干顶需一一说明,一一往下摘。待他摘掉全部帽子,获得彻底平反后却一病不起,瘫痪在床。他对我说,他一辈子的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摘帽子上面,摘了一顶还有一顶,比他跟日本人和国民党周旋还费劲。

  五

  我自少年时期受了黥刑后,对帽子早已习以为常。头上有帽子成了和呼吸心跳一样是一种不自律的生命活动,是我的第二生命象征。我有一部长篇小说题为《习惯死亡》,连死亡都习惯了,何况帽子乎?所以我从来没有为帽子奔波过,不像那位老干部,好象帽子摘不掉便不能活似的。好了,帽子全部摘掉了,人也半身瘫痪、口眼歪邪了,何必呢?20多年中我戴着帽子照样活的很滋润。

  对帽子,我真正感到有切肤之痛,已是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的第二个月,可见我感觉之迟钝。我才发觉帽子不仅决定了我40岁前坎坷多难的命运,还一直影响到我今后。毛泽东逝世后的第二个月,即1976年11月初,是宁夏地区往农田灌冬水的时候。灌冬水是为了农田水分充足,来年农田的墒情好,就能保证第二年获得好收成。这种农田作业城市读者可能很生疏,而北方农民都知道,是农田作业中一个不可少的环节。

  一

  天,我正在一条主干渠边开渠口,准备往支渠放水,忽然听见主干渠的桥上哗啦一声,接着又一声扑通,我侧脸一看,有人坠桥落水了。桥上倒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闪闪发光的轮子还在空转,有个人影在桥下的水里上下扑腾。我赶紧跑上前去,渠水并不深,我下去一把就把人拉了上来。是个年轻的小姑娘,因为她是倒栽葱式掉进渠里的,所以全身湿透。刚好,桥头有个高粱秆搭的窝棚,我将她搀进去,看她已冻得索索发抖,而窝棚里还有一些碎高粱秆。我上衣并没湿,火柴还能用,我就把柴草点燃,说,我先到外面去,你脱了衣服烤一烤,稍干了再走,要不会着凉的。过了一会儿,听她说好了,你也进来烤吧。我进窝棚看见她用根较结实的高粱秆支在窝棚两头,内衣搭在高粱秆上烤,外衣披裹在身上,在杂草上煨着火盘腿而坐。我笑着说,你还挺麻利的,收拾的还很快。她说,你裤子也湿了,我怕你冻着。于是我也抓了一把草垫在屁股底下坐在她旁边,一边往火上添柴禾一边烤裤腿。她先向我道谢,这在当年已不多见,谢谢两字经过文革几乎消失。她说幸亏我把她拉上来,不然就顺水飘走了。我说哪有那幺悬,水只有齐腰深,你爬也爬上来了。她说我掉下去就晕了,哪能爬上来。我又夸她镇静,说我没听见你喊叫,遇到这事不喊的姑娘少见。她也笑了,说我害怕得喊也喊不出来了。这样,我们就聊起天来。她高中刚毕业,别的课程都好,就是语文差点,特别对古汉语,怎幺都学不会。那时所谓的古汉语不过是《愚公移山》《卖炭翁》和杜甫的《三离三别》一类诗文。这倒是我的强项,我就给她解释了几个疑难词句,她听的津津有味。可是我放的水已经流到田里,顾不上裤子还没烤干就要去干活了。告别时,她问我姓名住址,我想这也没什幺关系,就告诉了她。过了几天,她竟提着一个柳编篮子到我所在的生产队来了。我下工,远远看见她坐在我宿舍门口,那辆引人注目的飞鸽牌自行车立在墙边。当时,我和一个60多岁的贫农老汉同住一间土屋,贫农老汉已经退休,发挥余热的任务就是监视我,但见我来了客人,却识趣地走开了。于是我们边吃她带来的鸡蛋和烙饼边聊古文,我还记得是葱油饼,真的很香,我吃饱了,也到下午上工时间。她走后,我再没见过她。

  虽然我40岁还孤身只影,从未与女性有过交往,但那时并未想入非非,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没料到大约半个月后,突然有两个膀大腰圆的男人来找我,也是先蹲在土房门口等,自行车靠在墙上。见我来了,忽地站起来,气势汹汹的模样,仿佛是来兴师问罪。我把他们让进屋,贫农老汉又出去了。他俩是她的哥哥,两人你一言他一语交替说了来意,我才听明白原来是她家要给她提亲,可是她死活不同意,说她已经找好了对象,对象就是我,天天闹着要来找我,现在已经被家里看起来了。对象一词在当时比现在说的男朋友更进一层,直白说就是未婚夫。这就严重了。我把我和她认识的过程从头到尾,如此这般说了一遍,同时也把我的身份亮出来,申明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两人听了相互用眼睛交流了一下。年纪大点的说,今天咱们看到你这个样子,年纪虽然大了点,我们也不是不同意,只是你的成分高了,咱们家是贫贫的贫农,又是公社干部,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为了她好,劝我不要再跟她来往。她来了你就躲开。气氛很快缓和了。因为我对帽子已满不在乎,戴在头上仍悠哉游哉,所以当年我虽然衣衫褴褛,可是我这个样子用气宇轩昂来形容或许夸张,但也决非猥鄙狼狈之相,至少在他们眼里,身强力壮又有文化的我,商业价值得到相当正确的评价,是个好劳动力。两个哥哥开始表示惋惜,不停地咂嘴:啧啧!成分高了!啧啧!成分高了!好象不是成分高,这倒是门不错的亲事。临走,给我留下他们身上带的两盒大前门香烟,每盒都还剩十几支。如果我的成分好,我这个40岁的人就能娶个18岁的姑娘做老婆。当然,如果成分好,我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可是人不往坏处想,想的总是眼前的美事。这一来,反而使我怀非分之想,打破了我的平静,我的滋润,第一次感到成分和身份对我幸福的阻碍。

  我想,她到过我这间四壁萧条的土房,房里连个小板凳都没有,只能坐在土坯上吃葱油饼;土炕上的被褥与其叫被褥,不如叫一堆烂棉花;农场发给我的军绿色棉袄扣子全掉光,腰上系根麻绳,大冬天没棉鞋,也没袜子,光着脚穿一双破旧的解放牌胶鞋,一目了然地赤贫如洗。而公社干部家庭出身的她(当年的公社干部等于农村的土皇帝),一个贫贫的贫农,一个贵族小姐,且不提什幺身份成分,仅那辆自行车就需要二百张工业品券才买得到。那天她光临我土房的情景,相当于今天的富豪小姐开着敞蓬的法拉利到农民工破烂的工棚。我俩的贫富差距可说是天上地下。然而她对我却如此钟情,非我不嫁,真可说是我落魄中的红颜知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没想到我与她不期而遇,竟成了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想到她被看起来了的心情,《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不正是她的写照吗?她给了我温暖,也使我好几晚上失眠,如《西厢记》中写的千百遍捣床捶枕。我竟开始想女人从而抱怨起帽子来。

  后来,在谢晋要把我的小说《灵与肉》搬上银幕,拍摄《牧马人》之前,谢晋拿来一摞中央戏剧学院女学生的照片,让我挑选哪个像我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我一张张地翻到丛珊,仿佛看到她一点影子。

  就是她了!我说。

  因为在戴帽子生活中突然闯入女人,使我意识到我这样的身份还有女人垂青,我终于在第二年即1977年41岁时与同一生产队、同被管制的坏分子同居。

  我戴有多重帽子,女方也戴有帽子,我们都属另类,两人只要你情我愿,又不举办什幺婚礼,也没资格举办婚礼,搬到一间土坯房住在一起,生产队长点了头就算批准,连法律手续也不需办。这又是当分子的好处:身份识别系统中被管制的人相互交配,好象不需要什幺正式文件。我用交配这个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这类人在贵族眼中和牛马差不了多少。

  监视我的老汉搬了出去,土房中弥漫着温馨。四壁糊的报纸比今天进口的墙纸还漂亮,既美观又可帮助我牢记自己的身份。因为土炕靠头的墙上贴着大号黑体字的毛主席语录: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然而,我仅有的几件衣服:一件破棉袄,一件破军绿色单上衣,一件破衬衫,一条破棉裤,一条膝盖上烂了洞的单裤全都有了纽扣,破洞也都整整齐齐地补上补丁。补丁补的还非常艺术,边缘像缝纫机踏出的一样密集整齐。我20年来没有穿过内衣内裤,脱下外衣就是皮肉,和坏分子同居后竟然有了背心和裤衩。尽管是用日本尿素的化纤包装袋缝的,却很贴身。她又捡了好多作为劳保用品的旧白线手套,一根一根拆出线来,织了一双白线袜(我们没有购买袜子所需要的工业品券),使我20年来第一次穿上袜子。中午或晚上加班,我的坏分子会给我送饭来。远远地看到她提着篮子从田埂上婀娜多姿地走来,还没吃到饭已感到秀色可餐。她偎依着我坐在田埂上替我从篮子里端出饭菜,在田野的风中,她的风鬟雾鬓,眉黛青颦一展无余。原来这就是女人,女坏分子也是女人,而且是出众的女人!

  这就是身份识别制度的悖论:身份识别系统中坏的总是好的。

  至今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当时农场每人每月只分配一小两(15.6克)食用油,即宁夏地区的胡麻油。她从来不舍得吃,每次都只在我碗里的面条上像滴鱼肝油似的滴一小滴。我过意不去,让她也要吃油,而她只在瓶口上舔一下,便算吃过油了。

  还不到一年,1978年来临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平反、大甄别开始了。她不过是在18岁时被她师傅诱奸的,1958年反坏人坏事运动(简称双反运动)中她反倒成了坏分子被押送劳动教养,因为师傅是共产党员,她只是个学徒工。她的案情简单,明明白白是冤假错案,很快就获得甄别:摘掉帽子回工厂上班,同时还补发了几百块钱。而那时因为我除右派分子外还有一顶反革命分子帽子。在为右派分子平反的文件中规定:被订为右派分子后又有新的刑事犯罪的分子不在复查范围,以致戴着多重帽子的我对未来也没有十分把握了,看来我的平反遥遥无期甚至根本不可能平反。这时,她的孪生兄弟来宁夏与她商量:已经受了20多年罪,宁夏没有什幺可呆的了,不如回兰州老家,并且她兄弟也给她在兰州联系到好工作。因为她得到甄别后,我们的身份马上有很大差异,我现有的身份会影响她的前途乃至今后的命运。想到《庄子》中说的涸泽中的两条小鱼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即使我对她依依不舍,也不能阻拦她回到黄河上游,于是我们不得不洒泪而别。分别时,她把家中她手缝的被褥枕头和锅碗瓢盆(铁锅是她捡的废铜烂铁换来的,因为购买铁锅也要工业品券),还有一个自己钉的木箱,也就是说属于我们两人的共同财产都留给了我。她和她兄弟乘上拖拉机的拖斗远去了,我在路边与她四目相望,一直看着她苍白的脸庞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雾霭似的黄尘中。

  我又孤伶伶地回到小土屋。

  身份、身份!一切都由身份决定!

  若干年后,她回到宁夏我们一起生活过的生产队旧地重游,一些妇女怂恿她说,你还不找张贤亮去!他现在出名了,又当了官又有钱,又娶了老婆,你跟他闹,至少闹几个钱回来!

  她却淡然地说:

  算了啵!过去你们把他整的够呛,也让人家过几天舒坦日子吧!

  虽然半生戴着帽子,辗转在劳改农场、农垦农场与牛棚之间,九死一生,而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所遇到的女人全都是善良的女人。

  这让我九死而不悔。

  感谢上帝对我如此厚爱!

  六

  没想到,不到半年,我的第一篇小说《四封信》就在《宁夏文艺》(《朔方》的前身)发表,接着我就获得平反,并且彻底恢复名誉。

  我们今天说改革开放起始于安徽小岗村23户农民写血书要求分田单干,从而启动了经济领域的改革,而据我看:一切改革都起始于人的解放!

  1976年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垮台后,先是解放文革中被打倒的干部,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接着是为右派分子及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迫害的人平反甄别,1978年底,在那个寒冷的冬天,终于在全国农村摘掉全部地富反坏分子帽子。这是遍及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使数以亿计的人改变命运的大事。

  这一系列举措虽然是紧锣密鼓却不是大张旗鼓进行的,所以在今天一般中青年人中印象并不深刻。而实际上,就其规模、人口数量、国土范围及解放的彻底性来说,身份识别系统与身份识别制度的取消,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奴隶解放!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地平线上,才出现了一丝人权意识的曙光。由此开始,才有30年后的今天。

  身份识别系统瞬间分崩离析,身份识别制度很快土崩瓦解。只有亿万人摆脱身份和成分的束缚,才有可能调动全体人民群众投入改革。试问,如果几亿农村人口中身份仍然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帽子仍然戴在数以百万计人家的头上,农村人口中人与人的地位不平等,怎能分田单干、家庭承包?在技术操作层面上就行不通!我没调查就敢断言:那23户写血书的农民中肯定没有一户是地富反坏成分的人家。这些人家当时还被排除在外。中国的经济腾飞起始于乡镇企业的崛起。你可以去调查调查,原先地富反坏分子的第二代、第三代,在乡镇企业中曾起了多幺大的作用;他们当中许多人是乡镇企业的骨干。他们从地底下爬出来,拂去身上的泥污,积累了多年的智力和能力一下子迸发出来,这才造就了乡镇企业的辉煌。

  民间经济的繁荣也是如此。从最早的能人、个体户、万元户直到今天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人物,看看里面有多少身份不好、成分高的人吧。如果不首先破除身份识别制度,今天中国能成为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吗?

  不可接触的贱民真正成了甘地说的上帝的孩子。他们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受益者,从而也是改革开放的先锋。

  1978年以前,编辑发现你的稿子可用,必须先去信征询你所在单位的意见,当然首先是核查你的身份。我之所以能重新执笔,就得益于到1978年向报刊杂志投稿再不需要身份证明。

  曾被戴上地富反坏右、反动学者、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种种帽子的知识分子及其第二代,只有摆脱了身份识别制度才有发言权,才能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力军!

  今天的文学评论家可以说中国的新时期文学艺术性不高,甚至可以诋毁它是一堆文学垃圾,但正是新时期文学开创了今天文学繁荣的局面。今天的80后,不可想象我们那时需要多幺大的勇气来闯一个又一个禁区。我们为后人开辟了道路。新时期作家曾是中国老百姓的代言人,我们说出了老百姓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说出了老百姓想说而说不好的话。中国新时期文学可能在世界文学史上没有多高的地位,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推动作用决不会被抹杀。未来的读者和文学评论家将会把中国所谓的新时期文学作为20世纪乃至21世纪中国文学最辉煌的一章。

  我可以说,在中国作家中,我是背负身份成分担子最沉重的一个,经受的磨难也最多,所以对身份识别制度最敏感。1984年我的小说《绿化树》发表后,有同行讥讽我小说中踏上了红地毯这句话太俗气。那请你想一想,我这双跨过死人堆、20年之久没有穿过袜子的脚踏上人民大会堂的红地毯难道没有特殊感觉?试问我同辈作家,虽然我们都是从艰难困苦中摸爬过来的,但有谁在20年间穷得连袜子都穿不上?但是,我这双穿上袜子的脚并没有因为踏上了红地毯参政议政而自满,软化了我应有的锐气和勇气。

  在《绿化树》发表之前的1983年,我就踏上了红地毯。一次,当时的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召集了十几位新增的文学艺术界的政协委员到中南海座谈。其中多数现在已经过世,今天仍健在的如我之辈,也垂垂老矣,记得有冯骥才、何士光、叶文玲等人。委员们在中南海富丽堂皇(今天想起来也很一般)的会议室中分宾主坐下。我刚从劳改农场爬出来不久,中南海这四个字对我来说是个可望不可及的、类似皇宫朝廷这样的地方,今天居然能在这里占一席之地,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云泥之别,令我感慨万端。阎部长先说了番客气话:请大家来随便谈谈,互相认识认识,然后礼贤下士地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因为阎部长谦和的态度,众人也就不太拘谨了。当时,文艺界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发言者大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纷纷反映本地区本单位还存在的政策不落实、观念上还有两个凡是阴影的现象。阎部长都一一记下,时不时地插言询问。轮到我,阎部长和蔼地向我点点头:听听贤亮同志有什幺话说。没料到我一开口就说: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改造共产党!

  我完全不理会当前最紧迫的落实政策问题,而是直接捅到问题的核心。我说: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靠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党是无法完成的。改造共产党,主要是改变共产党的党员结构,要把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党改造为知识分子占大多数的党。我们必须大力吸收知识分子入党。只有知识分子在党内占了多数,我们才有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与会者脸上都表情惊谔,我注意到阎部长也觉得意外。当时,改造共产党不但是离经叛道,简直可说是大逆不道的说法。

  我接着说:

  我们共产党人有志改造社会、改造世界,改造人的世界观,为什幺不能改造自身呢?我们必须有改造自身的勇气。只有我们自身不断地自我改造,我们才有力量和能力去改造世界和社会。

  不需要激励,也不需要做什幺准备,只要给我一个平台我便会口无遮拦地侃侃而谈,无所畏惧。自那时以后的25年,我连续任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直到今天超龄退出,从来如此。

  不可接触的贱民变成上帝的孩子就向往天堂。

  我以为在中南海的一席话说了也就说了,没怪罪我已经算走运,没想到两个月后的一天,我们宁夏自治区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德一同志给我来电话,叫我去宣传部谈话。到他的办公室,他很神秘地从抽屉里拿出份文件,在我眼前一晃,说,你在政协会上说的话,耀邦同志做了批示了。他只让我瞥了一眼,我只看到是一份发给各级党校的什幺红头文件,有关我的话的批语头一句是:这位作者的话值得注意……我正奇怪为什幺耀邦同志不称我为作家而是作者,他就把文件又收进抽屉里锁上。但不管怎样,知识分子入党成了当年的风尚,我与二十几位知名知识分子同时入党,新华社还发了消息。在上海复旦大学、西安交大、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只要是邀请我去讲话,我都大声疾呼:凡是希望改变中国的有志之士,都要争取加入共产党!因为只有你入了共产党才具有改变中国的位能和势能。中国的民主将从党内民主开始起步!

  中国的民主将从党内民主开始起步,这话今天已经证实。20多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已经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不仅知识分子在党内已占多数,市场经济中的主力军-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也大批入党,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有自我改造的大无畏的勇气。珍视生命、人权和自由这些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已经逐渐替代了那些看起来颇为吸引人而实际上是反科学的空洞理想。人们需要理想,但必须是符合科学规律的理想。

  但是,怎样在新的社会形态上重新收拾已被摧残殆尽的传统文化,吸纳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建构适合于我们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全社会营造符合时代潮流的人文精神,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同时,社会阶层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而且表现的十分鲜明和突出;一种隐性的身份和成分的区别业已形成。我们怎样在阶层之间建立一种完全开放性的机制,并能在体制上、而不是再用空洞的说教来防止执政党不会变成新的特权阶层,在制度上保证不分阶层、不分出身、不分财产,在人民中间挑选优秀人物进入领导集团,并能把无德、无能、又无耻的官员及时罢免撤换,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风起于青苹之末,30年前的思想解放风暴其实起始于人的解放。马克思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自身才得以解放,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决不是再用暴力手段去解放其它人;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决不是要永远保持自己无产的地位,而是要通过种种经济形式包括股份制,使自身及所有人都有产(共产主义是在更高的形式上恢复个人所有制-马克思)。黑格尔早就说过,人权,说到底就是财产权。只有全体人民都有产,人民才能普遍地享受人权和尊严。所以,共同富裕才是我们应为之奋斗的目标而在中国几亿农民尚未取得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我们还任重道远。(2008年元月20日)

(本文来源:新华网 )

 
 
发表评论:
载入中……
独角兽资讯 © Copyright 2006-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