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关于
载入中……
分类
载入中……
日志更新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留言板
载入中……
Blog信息
载入中……
留言板
载入中……
登陆
载入中……
链接
搜索
载入中……
海啸 第九章
阿明利 发表于 2010-8-25 15:09:00
第九章
每走一步,他都将无法替代的回忆交还给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度。
魂兮归来,却无处安魂。在此刻,在他和世界的这一面即将永远割断联系,和它的红尘万千、红男绿女永远道别之时,他只感觉到一种空静。“览杳杳兮世惟,余惆怅兮何归?”这样的句子他还背得,可是却跟他无干了,永远无干了。他是他,他们是他们,他们的生活再也不是他的生活,从今后他要踏入不同的世界,把过去的人和事一劳永逸地隔绝。他是死过又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新的魂魄,再也不记得前世种种。他们还活着,不明白什么叫做死,他们不会走到死亡的这一面来,不能凭借道士或者跳神的乡下妇人和死者相通。他们不是一国的了,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了。
在他的旧有的生命历程即将告终之际,他环顾四周,以泉下死者的目光,看这些陌生的、奇怪的人民,他们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举止,不同的惯例和生活的模式,也有完全不同的心灵和精神。他能说什么呢:“我从死亡里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可我只有缄默。我所知的不为你们所知,我所看见的不为你们所见,我所得的不为你们所获,你们看不到我,听不到我,不知晓我的存在。”是了,他站在大街上,可任何人都与他无关,没有人会费神去看一个衣衫褴褛、容貌丑陋的乞丐,一个无目的地、无所向的陌生人。
他看见了这个世界永恒的静止,他们在他面前呈现亘古如一的姿势,发出亘古如一的话语,思想亘古如一的事情,可他想的,就像灼烧在唇上的火炭,任何人接触了这幽秘中的禁忌就永远不能再为人所理解。
每日交五更,诸寺行者就起来敲打铁牌子,那种哐当当的声音象一股流水,顺着青石铺砌的大街蔓延到人们的睡梦中,或者有行脚僧托了木鱼一路清朗地敲过去,把梵唱声灌入人们的好梦。上清宫、醴泉观、景德寺、开宝寺、兴德院、显宁寺、婆台寺都撞起自家的钟来,钟有大有小,铁质有优有劣,在空气中形成高低不等的起伏。而大内则景钟轰响,文德殿的朱漆禁门在金鼓齐鸣、铁卫们的高声唱引中开启,瑞瑙高烧,鸾旌凤旗,镇殿将军盔甲鲜明,列于殿角,殿前虎卫、龙卫军士威仪凛然,法驾仪仗对对而出,宫嫔女官举红罗销金凤尾掌扇前导,百官朝服冠冕,手持象简,立于丹墀之下,山呼舞蹈。官家服赭黄绣金衮龙袍,垂拱而治,龙颜天表,无敢仰视。斯时风清万里,四海宾服。集英殿、崇政殿、延福宫、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学士院、太常寺无不从晨曦中徐现身影,气势连绵如重峦叠嶂,迤俪十里。宫墙外,御道鸟明凤啭,御廊莲静荷香,花容盛放,如绣如织,暖律暄晴。
再往前,环绕大宋朝的中心,四方世界开始了它的运转。护龙河水波澹澹,杨柳依依,粉墙绿瓦,禁人往来。南熏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东水门、西水门、陈州门、戴楼门次第开启。守城的步军司军士手执长枪,立于门下。人市的商人、行旅、胡客、小贩各各挑担推车,或者乘马扬鞭,趁着曙色入城。而叫卖饶骨肉、灌肺、炒肺的小儿已早早坐在瓠羹店门首,扯着童稚的嗓门招呼客人。酒店烛影微微,沽酒煎茶,上粥饭果点。杀猪羊作坊声闻左近,猪头羊腿都挂了满案,客人且来挑拣。
再次第,卖洗面水、麦面的贩子首先发市,温柑、金橘、河阴石榴、乳糖、狮子糖随街叫卖,小儿郎们问父母要了几文钱,团团围了争买诸色包子,行销胡饼、乳酪、炒银杏、栗子、枣团、豆沙团子、猪羊荷包、香药的小贩也都各自开张博财。卖卦者着了道袍高冠,执了招牌来寻人客;剃剪纸的少年人手不停剪,掌中各式花样极尽精妙;卖气力的乡下人荷了大斧,来寻雇主代为斫柴;行老引领歌童厨娘,笑微微上门去觅买主;媒人手把清凉扇儿,取了男女生辰庚贴,径往人家说合……
另有诸色杂卖如供马草的、供猫食小鱼的、定牌额刻印的、卖头面衣带、补角冠换扇柄、修桌椅碗柜的、上铜钉理门窗的,无不振作精神,使出一身本事来。油饼店、鹰店、药店、酒坊、大小货行、果子行、水运码头都开门纳市,掌柜吆喝了伙计,伙计卷了袖子自去营生。北鸡儿巷、杨柳楼的妓馆珠帘半启,脂粉水和马桶都倾下汴河。太学生也赶早起身去国子监受教。而下朝的官员乘着檐子,前有衙役持棍喝道……
食店酒楼常是座无虚席,三脆羹、二色腰子流水价送上来,茶饭量酒博士则高声唱诵客人所点菜蔬,什么夹面子、肉醋托胎衬肠、旋炙野狐肉、滴酥水晶脍,甜品有细粉素签、沙糖冰冷雪凉水、生淹水木瓜,酒品有进奉御用的仁和老店的仁和酒及各家店自卖的银饼酒、羊羔酒、花雕等。瓦肆小唱匀了头面,敷了细粉,敲起红牙板,唱起慢曲来,字字斟酌细微,婉转得中;绳伎则应了节拍,飞身上绳踏索舞竿;吞铁剑的师傅、吐火的胡人争雄斗技,惊得四周怖声一片;弄傀儡的持了绳线,布了戏台,动起花团锦簇的偶人戏来;唱杂剧的绾翠簪红,行来是迴风舞雪,翩若惊鸿,唱来是天魔飞仙,色色动人。而名少权贵,则拣了丰乐楼、长庆楼的小阁子,对好风丽景,唤伎人唱中腔、讴新词、打酒坐……
这股旋流把他裹在当中,他却感觉不出其中的热流。他只是冷,以一个死者的庄重身份凝滞在生活活力的中心,那些行走、狂欢的、度日的人经过他,或者穿过他,径自离去,就象穿越一颗他们眼中的微尘。同一时刻,地球上所有的人都穿越了太空中的一个空间。可什么也没发生,无人知道他已死去,或者曾经存在。
无数个世纪里,东方和西方遭遇,他们穿越彼此,视而不见。从那中国海、印度海、阿拉伯海来的人载来黄金和香料,从大宋开出的船只载去瓷器和药材,可到头来,谁也没有理解谁,谁也不觉得有必要。就算阿拉伯人在宋的土地上居住数百年,他们的信仰的神秘核心仍然未曾被儒学打破,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和宋的后裔明清都不曾发现这些蛮夷商人的神秘经验有何可取之处。
世界的荒谬和残酷都在于此,我看着你,我却看不到你,你遇见我,却不认识我。你和我共生于此世界,这段时空,却谁也触不到谁,从我口中吐出的话语,无法化为人类共通的语言,无法沉淀为人类共有的经验和记忆,因为你,你的心灵和我不在一处,不在同一个世界,你自管自活着,安然而又泰然,而我张张皇皇、迷迷惘惘,不知其所以。你在山中,或在天上,在你的一刻里我已度过千年。我们之间除了这个交会点再没有可以相会的时间,我们除了曾经会聚的这个地方没有可以相聚的地点。我的世界里,时间挪移,有多少惊涛骇浪,有多少光影明暗,有新的事物诞生,有不确定的转机;而你的世界死水微谰,从亘古到如今,再到未来,循环再循环,亘古如一日。
每时每刻,在宋的土地都有这些活剧上演,从盘古开天、伏羲制八卦开始,每朝每代,重复同样的故事,扮演同样的角色,只是场景略有增减、人物名称略有改换,从前叫皇上的,本朝叫官家,从前叫步舆的,本朝叫檐子,无非是一样的功用,一样的编排,只是在某些细部光色笔法上略有变换。北方来的蛮夷总是如洪水般漫溢,必得建起堤坝、以厚实的城墙来抵挡他们;南方来的总是无知而又贪婪的海夷,只需诱之以利、安抚交易就可。面对大海,我们什么也不说,我们的家在陆地,而我们以此为满足,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梦,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沧桑,我们的灾祸来源。尘世的兴亡废盛,周而复始,正是上天大法轮回的缩影。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家国亦不变。永远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永远是一样的悲欢离合、劫尽劫生,虽百世而可知也!活在这六转法轮中的人,并不觉得这样的因果循环、天道轮回有何可疑之处,有何应当置之死地之故。
可他不能,他已经起了疑心,就好象迈出了生者的界限,到天道大道人道所不许的另一面,掀起了帷幔,窥见被重重谎言遮盖的另一种光,他的舌头尝到了与此世截然不同的、惊破神魂的味道。那是唯有挣扎过、在世人所认为的死亡里跋涉过的人才能领略的辛酸而又诱惑的味道,唯有无家可归、在心灵上再也无所奉从的人才能看破的真相。
他每走一步,就象后世所传说的美人鱼,在陆地上印下一步步刀锯似的痛苦,看不见的刀从中间把他一分为二,一边是这个民族共有的记忆,他的血脉和二十年岁月所积淀的记忆,也有他渺小的前半生所尝过的隐秘和私人的滋味,那些他永远不会再对任何人提起的他独自的记忆,和他的父母、妻子、朋友一起随风而去的记忆。而另一边,则是他在契丹的那段生涯中所体会到的另一种阴影与光明,完全不同的心灵也许是存在的,也许值得翻山越岭,值得人付出自己的灵魂去寻找,也许真有从上天而来的光,一个截然不同的启示,可以救拔他,超越他眼前所见的这个生生灭灭、永无止境的大轮。
整个汴梁城拥挤在他的身边,狂热地挥毫着自己的画卷,将来这都是要落在《清明上河图》上,落笔成一种怀旧而古老压抑的颜色。落笔成一个再也回不去的世界。他们会静静地凝结在纸面上,和消逝了的吵嚷声、打铁声、唱曲声、宰畜声、警骅声,还有高人士子的吟咏声、殿阁里官家的宣诏声……一同沉入永恒的姿势,在须臾中将过去的幽灵带回来,成为人的心灵所能感知的一瞬迷离。
而他,他不在这画卷上,因为他已经剔骨还父、割肉还母,把记忆和流年还给了这片大地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上一篇:
海啸 第八章
下一篇:
海啸第十章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