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载入中……

 


反动标语
叶梦 发表于 2009-12-20 0:52:00

“反标”是反动标语的简称,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关键词,是一个时代的幻象之一。“反标”当年最恐怖的这两个字,销声匿迹几十年了,可以说这个词语基本已经死亡了。

那个年代,常常在厕所里、在电线杆上等处出现用手书写的反动标语,内容不可转述。

某年,“反标”事件愈演愈烈,益阳城的十五里长街上的“反标”事件此消彼长,接连几天在多处公共厕所发现“反标”。厕所是“反标”作案的重点,作案材料常是粉笔,书写在公共厕所脏兮兮的木板上。于是光顾这个厕所的同志,统统成为这个事件的重点怀疑对象。于是那个喷臭的厕所被高度重视,临时戒严,现场被暂时封锁拍照。

这些个厕所因此出名,成为某段时间言论的地标。

“反标”在人们心底的反应是复杂的。每当这样的消息袭来,会感觉一种冰冷的刺激,放佛站在冬天黄昏的旷野,远处传来狼嗥……骨子里也还有一种幸灾乐祸的看客式的窃喜,在平淡无味的日子里,毕竟有东西照耀了苍白的心灵。

“反标”一出现,这个城市马上陷入极度恐慌之中。有一次,我们学校的女厕所出现了“反标”,我们每一个同学感觉惶恐极了,生怕自己成为一个无辜罹难者。“被怀疑”成为一个巨大悬浮在空气中的炸弹。全校同学都集中在教室,限定同时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规定的句子。在写这个简单笔迹的时候,有人在想:万一要是自己的笔迹接近“反标”,会不会被列入怀疑对象?

阴影笼罩下人的精神状态是扭曲的,这时候是触发精神分裂症的契机。我妈单位的一名眼科大夫在开大会之际就突然疯了。

来自“反标”事件的那种压力是看不见的,也是复杂的,实际上也成为人们心中一种隐秘的刺激。就像娱乐时代人们盛传的陈冠希事件一样。“反标”诱发大众骨子里的娱乐与亢奋、看客与幸灾乐祸的心理。

在政治高压没有娱乐的年代,权且把恐怖中的人人自危作为一个切入点,作为释放心灵的“娱乐”。

那年头公安局的工作精力大多放在反标事件的破案上。“反标”事件层出不穷,让这个城市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来流传这样的事件,来保持对于“反标”的恐惧与窃喜的矛盾心态。

我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参与“反标”案件的专案组,居委会(都是叫管区)主任领衔破案。我从一个看客走到了事件的后台,我的内心充满矛盾。我喜欢破案,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侦探,我很想揭开莫名其妙的“反标”事件的真相。

在那个年代,一个居委会主任掌握了某些大权,那是一种看不见的权力,这些权力常常会让一个几乎是文盲的居委会主任陷入幻想狂。她老人家把怀疑锁定一个少年。那个男孩子我认识,他的父亲是我父母的老熟人。最后,破案工作无疾而终。在那些日子里,我的内心充满矛盾,我心底里一直对那个男孩子抱有隐秘的同情之心,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自己被监视被怀疑?

20年后,我再次见到那个当年的男孩,他已经是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了。我看到他长成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当年的阴影并没有影响到他,于是搁置在我心中20多年的不安终于消散了。

20091218 三湘都市报 副刊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反动标语
吹笛在湖北(游客)发表评论于2009-12-19 18:27:22

吹笛在湖北(游客)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往往是最熟人对你射来最敌视的眼光。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反动标语
任复兴(游客)发表评论于2009-12-24 21:05:41

任复兴(游客)现在仍在玩,叫颠覆国家。北京给猴子们送的圣诞大礼品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



 
  我的作品


  我的分类
 


载入中……


  最新日志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给我留言
 


载入中……


  登录管理
 


载入中……


  Blog统计
 


载入中……


  搜索
 



  友情链接
 







鲜果阅读器订阅图标
模板设计:幽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