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载入中……
 
博客公告
载入中……
最新日志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最新留言
载入中……
登录管理
载入中……
站内搜索
博客信息
载入中……
友情链接
博客订阅

feedsky
抓虾
Rojo
google reader
netvibes
my yahoo
newsgator
鲜果
哪吒
有道
QQ邮箱
九点
帮看
http://wap.feedsky.com/zoewang

 
风物长宜放眼量

胡海鸥 发表于 2010-10-8 10:13:00

 在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遂心、甚至是不公平的事,怎么办呢?是运用我们的小聪明实现自己的利益,还是恪守有关道德的训诫,大度随和一笑置之?以我的经验,还是恪守道德训诫的好,尽管,短期中我们不仅可能一无所得,甚至还要受些委屈,但是,在长期中则一定可以得到足够的补偿,所以我们都要炼就“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

在本科评估期间,学院让我去主持一个会议,让我们的本科生去讲解评估组提出的一个题目,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学术贡献。我们的本科生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综合每个人描绘的侧面,刻划出这个学术贡献的基本线条,给评估的李老师(清华大学的前教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我请两位青年教师进行点评,一位老师说我们学生分析介绍得很不错,另一位老师则说这题目出得有些难了,有些超前了,因为,这是我们学生下学期才会学的内容。我赶紧悄悄地示意那位老师打住,说题目难和超前固然不错,但是再往下说,则可能是对题目的质疑与对评估老师的不敬了。

在李老师进来之时,她非常客气地说,我是外行,是来向大家学习的。我就顺着她的话说,外行好啊,外行领导内行,毛主席说的。她愉快地笑了。所以,我借着这个话题继续点评说,李老师说她是外行,可她给我们出了非常内行的好题目,说自己外行就是让我们放松警惕,然后她可以客观公正评估出我们学生的真实水平。李老师笑得更舒展了。我接着说,这个题目好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考验我们学生对于最新学术动态的敏感性,因为,2007年的诺贝尔奖才出来,李老师就要我们现在就说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贡献,从我们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对学术最新动态理解和把握程度。第二、这个题目考验我们同学联系中国实际的能力,因为2007诺奖授予机制决定和设计理论,我们改革正是要改变经济运行机制,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改变了体制,却没有能改变机制,以致我们的经济运行与国外相比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检验我们的同学运用这个理论解释中国实际的能力。第三、这个题目不仅考查我们学生知道多少有关诺奖的知识,而且考查我们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学过这个知识,他们为回答这个问题而搜寻有关知识,并且将它们有机的组合起来,可以反映我们学生具有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个题目实际上也是考我们的经管学院,因为我们经管院的院训是“饮水思源,点石成金”,这后半句强调教育不仅是 “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不仅是给学生知识,更是教给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李老师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她客气地说,你把我提的问题拔高了,拔得太高了。在我点评的过程中,教室里充满着笑声。李老师走后,与会者都说我这个主持人特有水平。几天后,负责会务的老师告诉我,李老师的评语是,学生很优秀,老师有水平。我们的副院长也说要给我请功。

在本科评估结束的庆功会上,领导表扬了很多人,也包括两个参加评估会的年轻老师,就是不知怎么搞的地把我给漏了[1]。这时我收到几个短消息,他们说,怎么能不表扬你呢?我也觉得堵得慌,不说我在会议上表现得这么出色,就是晚上大老远地赶去闵行,做一件其他教授都不需做的事,这种工作态度也应该得到褒奖啊。我想去对领导说,我做了些什么,以及我做的效果。但是,我没有去说,因为我觉得这么一说,就不符合有关大度随和的道德训诫,领导没准也会认为我小家子气,所以我只能什么也不说,随他去了,尽管心里实在有些憋得慌。

又过了好多天,在全院有关职务评级的大会上,院长撇开会议的主题,突然插入一句,上次本科评估的会议,胡老师的主持和点评非常出彩,这是别的商学院院长告诉我,你们这里有位老师主持会议如何如何出色。这个迟到的褒奖使我感到格外的高兴,因为我已经忘却了这件事,失而复得的快乐大于从未失去的快乐。更使我高兴的是我从这个案例中感受到道德训诫与经济分析的一致性。

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主持的成功并及时得到褒奖的得分为10分,被遗忘再向领导讨回来的褒奖最多只值8分,因为领导认为我小家子气了。一声不吭,最后兜了一大圈再度获得至少值30分。因为领导不仅认可我的工作,更认可我的为人。品德重于才能,所以定值30分非常说得过去。当然,如果没有其他商学院院长的评价这个偶然事件的发生,一声不吭,只能得到零分,所以大多数人会忍不住找领导去说。考虑到不找领导去说,而又被领导知道得概率是33%,那么在长期中,类似事件难免会重复发生,3次沉默必有1次能为领导所知,也就是3次的总得分为30;但3次被遗忘都讨回来的总分却只有24分。所以在长期中坚持大度随和的行为方式,最终所得一定大于非常聪明地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当然,1-2次的沉默则一无所得,这是练就“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艰难所在。

当我用经济学的方法非常功利地计算道德的得失时,实际上已经违背了道德的精神,因为真正的道德就是照着做,不要问为什么,也不计较得失,算好了再做实际上只是在行为上符合道德规范,而在精神上却背离了道德的要求。但是,为了增强按道德要求行事,而不问为什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清所有的道德行为都符合我们的长期利益还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道德的训诫是先人历经数千年风雨而不褪色的智慧,并且能以更高更宽广的视野维护和实现个体和群体的长期利益,那么我们只要照着做就是了,没有必要过多地运用我们的小聪明来盘算得失。

 2007,12,13

--------------------------------------------------------------------------------
[1]这种遗漏大概可以理解为“时运不济”。在此后不久,我参加一个很有规格的会议,主持者是我很要好的朋友,他一个一个地介绍与会嘉宾,却把我晾在一边,最妙的是他的眼睛却始终盯着我,直到别人提醒了他,他才如梦初醒地补充说明。这时我的心非常平静,因为我已经理解老天在培养我“看窗前花开花落……任天空云卷云舒”的能力。


 

阅读全文 | 回复(4)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风物长宜放眼量

JZ(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10-10 5:17:55

JZ(游客)第一次看到您的博客,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冒昧提个个人观点:既然是讨论经济,那么我的观点是,其实如果您当会提出领导遗漏了您,然后得到8分,其实并不一定是一个亚于等待然后得到10分的战略。因为这两次收益并不在一个时间点上。而时间在经济学上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当会的8分与一定时间后的10分如何比较价值?这取决于您内心的“贴现率”是多少?这个贴现率,在现实层面上,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您因为领导当时没有表扬您辗转反侧所花费的时间,心里别扭所花费的经历,以及别扭后写这篇博客所花费的时间经历,等等。
您么看呢?探讨推敲而已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风物长宜放眼量

yzjchy(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10-12 20:14:04

yzjchy(游客)我一直觉得,除了经济状况需要计算,其他的大可不必计较,那样也许更加幸福呢。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风物长宜放眼量

ShenRui(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10-13 2:46:29

ShenRui(游客)我想,时时刻刻做“对”的事情,比是否能得到承认还要重要。难道不是吗?

我很赞赏“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样的态度。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计较不是大气,大气也许要从计较起步

胡海鸥(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10-14 0:46:57

胡海鸥(游客)我只是想用计较的方法来证明大气的意义和价值,确实,真正的大气是不计较,不过,没有计较证明大气的价值,这就很难能使人们走过这一步呢,非常重要的是从计较开始,走向不计较。计较不是大气,但是,大气也许需要从计较起步。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